為什麼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入伏 南北方入伏飲食風俗
2023-04-01 16:07:29 3
隨著日子的流逝,入伏天馬上就要到來,從根源上來看,很多人都不了解這個節氣,所以,人們就有必要了解關於這個節氣的特點和意義,這是因為入伏天這一天,對生活而言有著積極的影響,入伏飲食風俗是必須要做出了解的。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入伏原因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入伏這是按我國陰曆氣候規律得到的結果,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每年立秋日及其後兩天如果出現庚日,中伏就為十天,否則為二十天,所以,大多數年份中伏都為二十天,相應地很多年份裡三伏天都是四十天。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南北方入伏飲食風俗
南北方入伏的時候,北方人通常都會吃餃子,這是一直都有的風俗,北方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習俗。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裡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有句諺語叫做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三伏天裡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
入伏天天氣高溫原因
入伏天天氣高溫,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規律,這是因為入伏之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幹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