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詩文三大家都是誰?劉伯溫竟然也是文學家
2023-04-01 16:08:52 1
明初詩文三大家指的是在明朝初期的三位文學家宋濂、劉基、高啟,宋濂和高啟可能會比較陌生一些,但是劉基想必沒有人不知道,他就是神機妙算劉伯溫,幫助朱元璋平定天下出謀劃策運籌帷幄,民間對於劉基的評價也是非常高,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劉基也是一位才學卓著的詩文大家,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明初詩文三大家。
明初詩文三大家:
一、宋濂
宋濂,初名壽,字景濂,號潛溪,別號龍門子、玄真遁叟等,漢族。祖籍金華潛溪,後遷居金華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章溢、劉基、葉琛並稱為「浙東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其為太史公、宋龍門。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貧寒,但他聰敏好學,號稱「神童」。曾受業於聞人夢吉、吳萊、柳貫、黃溍等人。元末辭朝廷徵命,修道著書。明初時受朱元璋禮聘,被尊為「五經」師,為太子朱標講經。洪武二年,奉命主修《元史》。
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時朝廷禮儀多為其制定。洪武十年以年老辭官還鄉,後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於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時追諡「文憲」,故稱「宋文憲」。宋濂與劉基均以散文創作聞名,並稱為「一代之宗」。其散文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臺閣文學,文風淳厚飄逸,為其後「臺閣體」作家的文學創作提供範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為《宋學士全集》七十五卷。
二、劉基
劉基,漢族,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明洪武三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至順間舉進士。博通經史,尤精象緯之學,時人比之諸葛亮。至正十九年,朱元璋聞劉基及宋濂等名,禮聘而至。他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倍受寵信。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吳元年為太史令,進《戊申大統歷》。奏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
朱元璋即皇帝位後,他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嘗諫止建都於鳳陽。洪武三年十一月封誠意伯,歲祿240石。四年,賜歸。劉基居鄉隱形韜跡,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尋以舊憾為左丞相胡惟庸所訐而奪祿。入京謝罪,留京不敢歸,以憂憤疾作,胡惟庸曾派醫生探視。八年,遣使護歸,居一月而卒。劉基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尤以詩文見長。詩文古樸雄放,不乏抨擊統治者腐朽、同情民間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誠意伯文集》。
劉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遇急難,勇氣奮發,計劃立定,人莫能測。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三、高啟
高啟,漢族,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字季迪,號槎軒,長洲人。元末隱居吳淞青丘,自號青丘子。高啟才華高逸,學問淵博,能文,尤精於詩,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初唐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明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力辭不受。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著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