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神秘詛咒:誰研究誰死亡嗎?
2023-04-01 14:25:19 3
甲骨文雖然不是最早的文字,但是被稱為是中國「最早之漢字」,甲骨文似乎有什麼特別的詛咒一樣,研究甲骨文的人都相繼死亡了,下面跟著小編通過甲骨文的發現來了解一下。
王懿榮簡介
王懿榮(1845-1900年)字正儒,一字廉生,原籍雲南,山東省福山縣(今煙臺市福山區)古現村人。生性耿直,號稱「東怪」。中國近代金石學家,鑑藏家和書法家,為發現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
庚子年,義和團攻掠京津,授任京師團練大臣。八國聯軍攻入京城,皇帝外逃,王懿榮遂偕夫人與兒媳投井殉節,諡號「文敏」。
甲骨文的發現
年過半百的王懿榮身患瘧疾,京城一位老中醫為他開了一劑藥方,其中一味藥是龍骨。家人到宣武門外菜市口的達仁堂藥鋪將藥抓回來,王懿榮無意中發現龍骨上有許多規律的符號,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字體非籀非篆。為一探究竟,他專門派人去達仁堂藥鋪購回全部龍骨。一些古董商人得知王懿榮好此物,每有所得便攜之登門,時過不久,王懿榮已收龍骨1500餘片。
王懿榮對龍骨進行反覆推敲、拼合,深厚的金石功底讓他很快了解到這些龍骨是龜甲和獸骨,上面的符號是用刀刻的文字,裂紋是高溫灼燒所致。「細為考訂,始知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則確在篆籀之前。」王懿榮確認這些甲骨上所刻的符號是我們的祖先創造的古老文字。
他是揭示甲骨之謎的第一人,中國的文字史也由此向前推進了一千年。
甲骨文的記載內容
主要有四項:
一:經過加工和刮磨的龜甲和獸骨,由專門負責的卜官保管。卜官在它們的邊緣部位刻寫上記述這些甲骨的來源和保管情況的記事文字,稱"記事刻辭";
二:卜官在佔卜時,用燃著的紫荊木柱燒灼鑽鑿巢槽,使骨質的正面裂出"卜"形狀的裂紋,這種裂紋叫作"卜兆",是據以推斷卜問事情吉兇的依據。在時代較早的甲骨卜兆下面,刻寫出佔卜進行順序的數字,這種數字也叫"兆序";
三:甲骨文的主體部分是卜辭,即佔卜活動結束後記錄佔卜活動進行情況與結果的刻辭。大多刻寫在甲骨的正面,也有部分刻寫在反面的;
四:以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組成的六十個幹支名稱的幹支表,可說是我國最早的日曆。
甲骨文研究者均死亡
1908年5月,袁世凱已權傾一時,劉鶚自然難逃厄運。袁世凱授意將劉鶚秘密拘捕,流放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次年七月初八,劉鶚突然中風,於貧病交加中逝於迪化。難道是甲骨文的神秘詛咒?
從1900年發現甲骨文僅十年時間,研究甲骨的兩位先趨相繼慘遭噩運,離開人世,其原因似乎都與甲骨文無關,但這裡是否隱藏著一種甲骨文的神秘詛咒?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