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是世界第1長河,埃及為何不把河水引入沙漠,讓沙漠變綠洲
2023-04-01 14:18:02
文案策劃與監督:袁在宇;抄送:徐
說到河流,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我會想到黃河,就像我的母親一樣。黃河位於中國的北部。源於中國的巴彥淖爾流經幾個省,最終流入渤海。這樣一條總長5464公裡的大河是世界上第六長的河流。全長5464公裡,但它仍然是第六長的河流。世界上第一條最長的河流會不會更嚴重?今天,我們的英雄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
世界上最長的河流被稱為尼羅河,全長6670公裡。它起源於非洲東北部的蒲隆地高原,經過許多非洲國家,如盧安達、肯亞、蘇丹和埃及。最終,河流被分成許多小支流,最後流入地中海。這麼大的一條河也給它的沿海居民帶來了許多資源。
據說水是生命之源。對許多已經缺水的非洲國家來說,尼羅河是他們眼中的母親河。這樣一條大河不僅僅屬於一個小國,它是一個大陸甚至整個世界的財產。
因此,對於這條散發著生命氣息的河流,那些視其為母親河的國家必須盡力好好利用它。在這些想使用它的國家中,一定有一個叫埃及。
埃及位於尼羅河的下遊。當我們第一次提到這個國家時,我們腦海中閃現的大多數畫面都是炎熱的天氣、奇怪的獅身人面像和神秘的金字塔,以及到處都是黃沙。是的,埃及是熱帶沙漠氣候,全年溫度高,降雨量少,埃及90%是沙漠。看到這些,想到江南的煙雨和四川的夜雨,我們一定會感嘆:「這個國家太渴了。」
這些埃及群眾一直在經歷乾渴,他們究竟是如何生存的?多虧了尼羅河。儘管埃及的面積已達100萬平方公裡,但由於水資源的限制,大多數埃及人生活在尼羅河兩岸。不可否認,尼羅河也是埃及母親的共同存在,甚至它也可以算作一條拯救生命的河流。
所以,當這些埃及人看到黃沙和緩緩流動的河水時,他們有沒有想過用這些帶水分的水來滋養這片乾燥的土地?我當然做了,但最終我失敗了。
在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面對乾旱的沙漠,由於降雨量實在太少,埃及領導人想出了引水灌溉沙漠的主意。把沙漠變成綠洲的夢想。他們認為河流的下遊穿過他們的土地,這樣水的使用不會影響其他國家,他們被真正的利益所吸引。
但是他們忘記了尼羅河是一條國際性的河流,而且在下遊他們並不孤單。他們一開始實施這一想法,就被同樣位於下遊的蘇丹阻止了。當時,武裝衝突和暴力襲擊層出不窮,埃及的夢想破滅了。
當然,沒有用河水灌溉沙漠還有其他原因。例如,尼羅河最初位於非洲,蒸發能力很強。雖然它的長度驚人,但實際水量並不是很大。如果下遊水源全部用於灌溉沙漠,最終流入地中海的水量將大大減少,位於河口的肥沃地區將出現鹽鹼化和海水侵蝕。
巧合的是,肥沃的土地是埃及的土地,這個脆弱的國家不會為了那個虛幻的夢想而放棄自己的,或者也許是唯一的肥沃土地。
當然,這兩個原因都是外部原因,而最大的阻礙其實是自己的問題。埃及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它並不富裕。除了旅遊業,農業應該支撐國家的經濟。收入少了,地方財政真的拿不出錢來。
保持國民經濟的穩定是個難題,更不用說發展科學技術了。因此,它也極其缺乏引水灌溉和沙漠重建技術。即使人們煞費苦心地把河水引向沙漠,也不一定能把光禿禿的沙漠變成綠洲,反而會引起爭端,影響自己的國家。
最終,由於這些障礙,埃及放棄了將尼羅河引入沙漠。沙漠沒有變成綠洲。羅麗河仍然在它原來的位置上緩緩流淌,靜靜地看著這片卑微而可憐的土地。
遇到許多障礙,到處都是沙子,這對他們來說本來就是一種自然的艱難。但這也是埃及的一個障礙。如果我們有技術,如果我們有錢,如果我們有影響力,我們就不會被現實打敗。我們有更多的方法把沙漠變成綠洲。
因此,我很高興我們出生在一個強大的國家,不必像埃及一樣面對乾旱和爭端。
參考:百科詞條「黃河」
百科全書條目「尼羅河」
為什麼埃及沒有把尼羅河水引入沙漠,把沙漠變成綠洲?-放風箏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