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通俗諺語(閩南語說蜻蜓)
2023-05-31 02:09:05 3
吃完早飯就匆匆出門,先到風雨球場的快遞點取一封快件,然後拿出快件裡的表格步行到海邊的「廈大人類與社會學院」辦公樓蓋章,一路烈日下的暴走。
老漢我這才發現「按章辦事」的「章」就是「蓋章」的「章」,詞組的創作者真是遠見卓識高瞻遠矚:蓋章,蓋章,蓋得多少人焦頭爛額。
不過在路經校園魯迅雕像的時候,發現一群蜻蜓在草地上亂飛,我已經好久好久沒有見到這麼多蜻蜓,輕靈的蜓影瞬間驅離了蓋章的陰雲。
蜻蜓可是廈大校園資深的住戶,兒時的我可是廈大幼兒園捕捉昆蟲的好手,蜻蜓是最容易上手的:當它靜靜地停歇在草葉之上,我就躡手躡腳地靠近它,然後慢慢地伸手捏住它細長的尾端,那裡大概是大眼蜻蜓的視覺盲區。
抓住蜻蜓,其實是沒有什麼成就感滴,一頭輕飄飄的,沒有金龜子或黑天牛來得實沉,綁在線繩上放飛,它又老是有氣無力飛不起來,真沒勁,無論是紅蜻蜓或綠蜻蜓,一概如此。
我從小接受的教育:蜻蜓是益蟲,因為它會吃蚊子?現在的理念應該是形形色色的昆蟲都是生物鏈上的構成,缺一不可?不過如今的小朋友大概認識真蜻蜓的不多,這正是我等當年活捉蜻蜓的草莽英雄引以為傲滴!
蜻蜓在氣象預報上一直有所作為,「蜻蜓低飛,非風即雨」,農諺精髓,我也跟著說了半個世紀。如今老來細一思量,至少有兩點與我兒時的觀察經驗不符:蜻蜓平時都在草叢上飛來飛去,那才是低飛,一旦風雨將至,飛上兩三米的空間,應該算是高飛才對。其二,蜻蜓飛高飛抵並非關鍵,平時單飛的蜻蜓聚集群飛才是這一自然現象的主導,所以這句農諺似乎應該改為「蜻蜓群飛,非風即雨」。
「蜻蜓」閩南語音發「殘妮can ni 」,沒有半點國語的蛛絲馬跡,難度大矣。閩南語把「螢火蟲」叫為「火金姑」,好歹還有一個相同的「火」字在提醒,在暗示。無釐頭的「殘妮」似乎可直譯成「田奶」,所以我以為會喝「田奶」的人十有八九乃閩南語的資深人士。
廈大校慶百年慶典之後喜遇蜻蜓回歸,這是老天爺對校園生態的首肯;前幾天我還發現芙蓉湖裡蝌蚪成群,蛙聲一片似乎指日可待。從返老還童的角度看問題,眼下三缺一,似乎就差螢火蟲了,蜻蜓呀蜻蜓,你能否把「火金姑」也喊來,還我一個兒時的廈大百草園……
蜻蜓高高群飛,蜻蜓低低單飛:從當年捉「殘妮」的小男孩,到今天品飲「田奶」的老人家,人生似乎還在牙牙學語,大半輩子已經白駒過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