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斜陽草樹尋常巷陌)
2023-05-31 07:03:05 1
在京城離我的住地約莫300米有一片不起眼的胡同,在一起工作的一位「老北京」建議我有空去看看,還說那裡會對我的「口味」。
於是在工作之餘,我就跑去那片胡同以及裡面的「史家胡同博物館」一探究竟了。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在那片胡同裡竟然居住過華國鋒、傅作義、榮毅仁、章士釗、章含之、喬冠華、王炳南、黃敬、于光遠、楊朔、舒繡文、焦菊隱、于是之、林連昆、藍天野……等等歷史、文化名人,而「史家胡同博物館」所在大宅院原先的主人——陳西瀅、凌叔華夫婦——也不簡單,看過《中國現代文學史》的朋友對他們倆應該不會感到陌生,曾任北大教授兼英文系主任的陳西瀅在當年曾和散文大家、國內莎士比亞戲劇翻譯權威梁實秋一起被魯迅批判為「資產階級的『乏走狗』」,凌叔華則與冰心、林徽因被稱為「民國三大才女」,均非等閒之輩。
在博物館裡參觀,在胡同裡徜徉,恍惚間你會覺得你和厚重的歷史相隔並不遙遠,仿佛觸手可及;你也會覺得你和遠去的風雲人物近在咫尺,仿佛彼此之間只隔著一個背影。由是觀之,歷史文化名城之所以成其為歷史文化名城,不僅僅在於此地發生過什麼著名歷史事件甚至是足以影響國家、民族歷史進程的大事,或是存有多少聞名中外的人文建築或自然風光,也在於在你不經意走過的某一條街巷、看過的不起眼的景觀,可能曾伴隨歷史、文化名人度過一段難忘的時光,在其或在名人傳記作家、史學家筆下被鄭重其事地「蘊藏」,而這,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最能體現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澱的根基所在。就像南宋詞人辛棄疾在其代表作《永遇樂 · 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中填的那樣「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眼前不起眼的所在,當年卻曾經藏龍臥虎;眼前尋常的街巷,卻實實在在地驚豔過時光!不消說,無意中走到這樣的地方,會帶給遊客多大的驚喜!
史家胡同,就帶給了我這樣的驚喜。[強][玫瑰][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