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竹兒童古詩100首(吟詠陋室放眼千裡)
2023-05-31 08:18:53
詠竹兒童古詩100首?春曉唐·孟浩然,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詠竹兒童古詩100首?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詠竹兒童古詩100首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一位田園派詩人的代表,一個被李白讚譽為「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的高士。
鹿門山,襄陽的文化名山,因漢末龐德,唐代孟浩然、皮日休曾隱居於此,而被後人謂之聖山。
《春曉》,正是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時所作,時年23歲。
詩中處處流露出恬淡閒適,這似乎正是孟浩然隱居生活的寫照。這忽然讓我想起「草堂春睡足,醒來日遲遲」的南陽諸葛廬。
天已大亮,孟浩然卻春曉夢正酣。是歡唱的鳥鳴把他從懶睡中「靜靜」地喚醒。睜開朦朧睡眼,從屋外的處處鳥鳴聲中能聽到一個明麗清新的早晨。定是這春光激勵了鳴叫的鳥,隱約記起,昨夜似乎有風雨掠過,而庭院裡爭芳鬥豔的花兒應該是沒有被吹落多少吧。因為這和風細雨,也曾把孟浩然送入夢鄉,也曾把這春天的早晨蕩滌得如此清新明麗。讚美你,也對你有淡淡的哀怨。畢竟你還是搖落了春花,帶去了這大好春光的。
宋人葉紹翁在《遊園不值》中有「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支紅杏出牆來」的詩句傳唱古今。而孟浩然的《春曉》亦有異曲同工之妙,葉紹翁的詩通過眼中所見的一支紅杏把人的遐想引入牆內;而孟浩然的詩則是藉助耳聞處處鳥鳴,讓人恍若置身屋外的滿園春光裡,淡淡幾筆寫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紛繁春意。兩首詩都給了春以生命的活力。擋是擋不住的,你看它不是衝破了圍牆、屋壁,盛開在你的眼前,縈迴在你的耳際了嗎?
《春曉》表達了詩人熱愛春天,憐惜春光的思想感情,這樣說來似乎沒錯。可我還是想起了南陽諸葛孔明隱居的隆中。要知道,魏晉時期的隱居本意不是隱居,隱居是為了引起當局或者是明主的注意。這些話聽起來可能有點繞,其實隱居就是一種姿態,告訴有需要的人,我是個人才。東漢末年的伏龍鳳雛是這樣,東晉的謝東山也是這樣。自此而下,南北朝隋唐也還頗有此風。自然,我們的隱士孟浩然先生也不能免俗。這並不是我的主觀臆斷,從後來孟浩然的人生軌跡可以看出,當年孟浩然隱居鹿門山很有沽名釣譽之嫌。之後沒幾年,孟浩然便開始了他長達十餘年的漫遊,廣交朋友,幹謁公卿,為的就是能獲得一紙考取進士功名的推薦書。因為唐朝進士考試在考前需要朝廷中有文學聲望的人公開舉薦。
不管孟浩然是否隱居,《春曉》依舊是那首熱愛春天讚美春天,千古傳頌的好詩,也許在孟浩然吟詠時,對春天的熱愛真的是出於本心的恬靜自然,而不見千裡之外的京城長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