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罵人小段子(沒文化只能被罵)
2023-05-29 04:05:00 5
看直播,領紅包,送豬鈔!
【時間】明晚6點
抱樸美術館聯合上海電視臺,及國際玉器大師,共賞國寶級玉器---家國山河鏈條瓶!
【關注】抱樸美術館頭條號 【回復】「直播」兩個字即可參與活動!
今天開始前,我們先講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關於孔子的。有一天,孔子的兒子孔鯉從孔子身邊經過。孔子就問他:「今天你學《詩經》了嗎?」
孔鯉說:「沒有。」
孔子就說:「不學《詩》,無以言。」
意思就是你不學《詩經》,你怎麼會說話?孔鯉看到父親責備,趕緊去學習《詩經》了。
第二個故事來自南朝小說集《世說新語》:鄭玄家的一個婢女犯了錯,還和鄭玄爭辯,鄭玄一怒,就命人把她拖到泥水中受罰。
此時另一個婢女路過,問道:「胡為乎泥中?」受罰的婢女答道:「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胡為乎泥中」就是「你為什麼在泥中啊」?「薄言往愬,逢彼之怒。」的意思是,我和他說話,剛好趕上他生氣了。而這兩句話,都出自《詩經》。
下至卑微的婢女,上到萬世師表的孔聖,都對《詩經》如此崇尚,足見《詩經》的文字魅力以及它對古人的重要影響。
歸其原因,是因為《詩經》言簡意賅,簡潔明了,寥寥數字,就能把作者的深意表達的淋漓盡致。甚至哪怕作者想罵罵人,都不需要太過明顯,今人讀起來還有點「雅韻」呢。《詩經》中特殊的罵人姿勢,我們一起來看看。
人之無良,我以為兄。
這句話出自《鄘風·鶉之奔奔》。說的是美人宣姜和衛宣公,以及衛宣公的兒子公子頑之間的醜事。衛宣公死後,宣姜居然和他的兒子私通(也有說法認為,是齊國用陰謀逼迫衛國,將宣姜改嫁公子頑)。
這件事傳出去以後,對於古人可是不得了的大瓜,於是讓宣姜和衛宣公的兒子,處境極其尷尬,所以,他的弟弟說「人之無良,我以為兄」——這個人沒有一點良知了,但可悲的是,我還是要認他做哥哥。
子之不淑,雲如之何?
這句話出自《鄘風·君子偕老》。在這首詩中,作者前邊用大篇幅把宣姜的姿色誇得天花亂墜。但末了一句「子之不淑,雲如之何」,方才點出作者的本意——(美!真美!)可惜啊,你的品行太不賢淑啊,你長得再漂亮又有什麼用呢?看來古人對這件事情是非常牴觸了。
宣姜:長得漂亮怪我咯?
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
這句話出自《國風·邶風·日月》,在這首詩中,描寫了一位被丈夫拋棄的女子,對於丈夫的無情,這位女子只用了「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九個字,就表達出了自己對丈夫無情的控訴——怎麼居然還有這種人啊,簡直喪盡天良!
這句話出自《邶風·新臺》,這首詩中,講了衛國的一件醜聞。衛宣公派使臣去齊國為兒子公子伋求親,使臣回來後告訴他,齊國的公主太漂亮了。於是,衛宣公就蓋了新臺,在新臺上迎娶了本應該是自己兒媳婦的齊國公主。
原來這三個故事都跟你有關!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的意思就是說,本來準備嫁個英俊少年郎,現在卻嫁給了一個癩蛤蟆。
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這句話出自《鄘風·相鼠》。這首詩主要是諷刺貴族階層,貪得無厭,道貌岸然。於是,人們憤恨的說「人而無禮,胡不遄死」?——你們這些不顧禮義的傢伙,怎麼還不去死?這算是《詩經》裡收錄的語氣最重的話之一。
忍一時風平浪靜,過一會越想越氣
不論是讚美還是罵人,只用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就能把意思表達到位還頗有詩韻,《詩經》是不是後無來者我不知道,但一定是前無古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