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值得學習的特點(來了解一點菊花的高雅與內涵)
2023-05-30 10:22:59 3
【玉雕説】説「四君子」之菊花
說起花中「四君子」,相信大家都已不陌生了,
傳統文化裡,常用來寓指品德高尚的聖賢,
梅,探波傲雪,高潔志士,
蘭,深谷幽香,世上賢達,
竹,清雅澹泊,謙謙君子,
菊,凌霜飄逸,世外隱士;
(菊花)
前面我們已分説過梅花、翠竹和幽蘭(藍字是連結),
你我一起賞傳統文化之美,品玉雕文化之味,
如果說玉雕中蘭花是因為雕刻難度而少見的話,
那麼菊花就更難得一見了,
因為花瓣瀟灑的盛開方式著實更考驗玉雕師的工藝水平,
但是三少認為更根本原因還是我們沒能繼承優秀的菊花文化……
說起菊花,三少的初印象還是那童年上學路上的朵朵小花,
金黃的顏色裝點著路旁矮崖與草莽,
在朝陽的映照下顯得格外漂亮,
偶爾還會禁不住摘下幾朵,共赴學堂,
它們雖然沒有迷人的芬芳,但也能點綴了書香,
那便是你我熟悉的野菊花,有清熱解毒、涼肝明目的功效;
(展會菊花玉作)
後來,在我爸給家裡添置的盆景中發現,
有幾盆開著碗口那麼大的花,
有黃、有粉、有紫、肆意綻放,香氣濃鬱,
秋風蕭瑟時,還有迷人芳香,
我興奮的問這是什麼花,我爸說——菊花,
那時候雖然自己還不知菊乃君子之花,但是印象深刻……
如今你我對一件事物的溢美稱讚用詞——美、漂亮、帶勁、好看等等,
總覺少了些耐人尋味的意思,
簡單直接的表達有時甚至會令人有點猝不及防,
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少了傳統文化底蘊的表現,
如果說現在來表達一下自己對菊花的喜歡或讚美,
想來想去,還是借用古代文言詩詞最有味道;
(國畫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這是唐代詩人元稹所寫的《菊花》,
詞句之間雖然沒有直接贊菊花之美,
但是讀來卻令人不禁想一睹菊花芳容,
到底是何種魅力,能讓作者賞菊一面卻能忘了時間;
「秋叢繞舍似陶家」一句是說「叢叢秋菊環繞屋舍就好似到了陶淵明的家」,
似乎這也印證了魏晉時期陶淵明對菊花的深愛,
而菊被譽為隱逸之花,一定和這位歸隱的田園詩人有密切關聯,
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出自陶淵明《飲酒·其五》)古今傳頌,
身在世俗為俗事,難得一顆悠然心,
也許正是因為你我於當今社會被常世事所累,故此更多了一份對悠然瀟灑心態的嚮往……
(陶淵明《飲酒·其五》)
古人對菊花的情感不止於此,
有時代更早的戰國楚地詩人屈原之言: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出自《離騷》),
也有唐代因失言之過,歸隱未仕詩人孟浩然的述說: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出自《過故人莊》),
菊花在這些文賢眼中,可以說是一種特別的存在;
不僅僅有這些,
唐代詩人白居易也曾寫下《詠菊》詩篇: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
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如今讀來,會不會感覺自己怎麼會那麼庸俗呢?
其實,不是你我俗氣了,而是遠離古賢之雅太久了……
(「四君子」套牌)
雅與俗,本是共生,也是一念之間,
俗可眾人皆知,雅可與眾不同,
即使你我生於世俗,活於世俗,
但是一旦有了雅的條件,有了雅的可能,
試問誰不想讓自己優雅一些呢?
不是古人太高雅,而是你我如今太庸俗,甚至有點俗不可耐;
當你我花發,兒孫繞膝,以菊請問,
是引你一笑,還是念得隱逸迎寒之品質?
全在你我一念之間,
知俗是生活,思雅是追求,
俗也好,雅也罷,
無關對錯,僅是你我來世一遭的生命意味……
文|玉三少
助審|貓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