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開封大相國寺簡介(被埋在黃河淤泥裡的開封古寺)
2023-05-30 10:34:48 2
(每日一「中國文化史跡」第1404期)大相國寺是開封的知名古建築。然而,我們現在看到的大相國寺,其實是清代重建的。那麼,明代建築去哪裡了呢?——埋在黃河淤泥裡。
(開封·大相國寺·大殿細部·攝於1920年代·本社圖片版權所有)
據1941年《中國文化史跡》(本社《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蹟圖集》),大相國寺位於開封城內府東部。據《大清一統志》,該寺建 於北齊天寶六年(555)。初稱建國寺。唐睿宗改為相國寺。宋 至道二年(996)重建,賜寺額為大相國寺。金章宗、元世祖、 明太祖相繼重修,成化二十年(1484)改名為崇法寺。明末崇 禎十五年(1642),黃河泛濫,寺院埋沒淤泥中。
清順治十六 年(1659),巡撫賈溪復重建,又重新稱大相國寺。其後,乾隆 三十一年(1766),巡撫阿思哈奏請重修。今伽藍乃此時重建。
謝謝您在浮躁的頭條,關注我們這麼冷門的文物學術文章(為了適應網際網路閱讀量,只好略向標題黨低頭,太正經可能閱讀量是個位數。我們做了1000多期了)。願您有收穫,大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