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蘭花草的歌(蘭花草是個什麼歌)
2023-05-30 05:28:44 1
#乘風破浪姐的姐# #臺灣# #流行音樂#
今天來蹭個姐姐的熱度!
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第一期裡提到一首歌《蘭花草》,張雨綺姐姐問了句:"這是個什麼歌?" 旁邊的白冰姐姐答:"老的歌"。
嗯,的確,《蘭花草》是一首很老的歌,年紀比張雨綺姐姐還大,這首歌來自臺灣。《蘭花草》的首次出版是在1979年,由臺灣當時的玉女歌手銀霞主唱。
流行歌《蘭花草》,原唱銀霞,1979年出版。
可能許多網友對銀霞不太熟悉,她活躍於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中期,在當時的臺灣流行歌壇,以海歸、高學歷、學生氣質的形象出現,人氣不輸給當時的一線歌星鄧麗君、鳳飛飛、劉文正等。銀霞是藝名,據說是其姐夫劉家昌取的,"贏過林青霞"之意,她的姐姐就是影星甄珍,甄珍和林青霞都是1970年代的瓊瑤女星。銀霞也演過當時的一些文藝愛情電影。
如果網友沒有在網上搜過這首歌,一定不會想到流行歌《蘭花草》的歌詞來自胡適的詩作,這首白話詩原名〈希望〉,寫於1921年,收錄在《嘗試集》第三編。原作與後來的歌詞,在字句上略有差異,大家可以從下圖中比較下。胡適的白話詩,被臺灣樂壇譜成歌曲的大概有四、五首,主要是美聲合唱曲,就這首《蘭花草》變成了流行歌,且傳播非常廣泛――你看這不是幾十年後跨過海峽,董文華唱過,還跑到《浪姐》節目裡了。
《蘭花草》歌詞來自胡適的詩作,原名〈希望〉。
至於《蘭花草》的曲怎麼來的,這就更有意思了。如果網友從網上搜,各種百科就告訴你"作曲陳賢德、張弼"。這兩人何許人?相信在後來的臺灣樂壇中,大家都沒再看過這兩人的名字。
其實《蘭花草》歌曲的原生,並非商業化的流行歌曲,而是一首"團康歌"。團康,就是團體康樂活動的意思,比方說在學生活動中、同事團建活動中,總會有團體唱歌、遊戲的環節,以活躍氣氛、凝聚向心力。現在大家可能就唱一些特火的流行歌,但在1960-70年代,那時候沒有太多流行歌曲,所以就有個專門搞大學生活動的機構"救國團"自己創作了許多歌,在搞團體活動的時候,由"救國團"的輔導員或者老師,教大家唱。
團康歌曲變身流行歌
團康歌的創作者,可能是很多人的集體創作,或是機構裡的工作人員,並不太講究創作者的署名權。許多很有名的團康歌,其實都不知道誰寫的。至於《蘭花草》的作曲者陳賢德,他就是"救國團"的工作人員,張弼則是他的侄輩親戚,後來兩人還鬧著作權糾紛,這就在此不提了。
團康歌的傳唱非常廣,並非只在大學生群體,但沒有商業化,也就是說並沒有被錄製成唱片販售。當後來臺灣的流行歌產業越發蓬勃發展,團康歌當然就成了最佳來源之一,許多團康歌被唱片公司選中,由歌星錄音出版,網友們可能還熟悉的一首《萍聚》,這也是團康歌。
銀霞演唱的《蘭花草》,則包裝成當時正出苗頭的校園民歌風,在臺灣大紅特紅。後來,劉文正也翻唱,劉的版本主要流傳於香港、東南亞市場。至於《浪姐》版的《蘭花草》,說實在我以前沒聽過,不知道是怎麼來的,歌詞和曲都有較大的延伸,與1970年代的純樸風格,已經差異很大。
好的文藝作品,總是可以這樣改頭換貌,又生生不息吧!
(2020.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