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裡看花梅花三弄一笑而過(梅花三弄遍識天下英雄路)
2023-05-29 20:03:11 3
提起《梅花三弄》,很多人都會想到瓊瑤的電視劇三部曲,卻不知道它和《華胥引》一樣,其靈感都來自古琴名曲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
梅花三弄的真正含義
《梅花三弄》是借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歌頌君子之操的一首曲子,其正確含義是:
梅花一弄、弄清風,
梅花二弄、弄飛雪,
梅花三弄、弄光影,
暗香浮動、水清清。
梅花三弄的故事
《梅花三弄》的歷史典故是東晉大將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調》之事。《晉書·列傳五十一》和《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裡都曾記載了這段典故。
王徽之應召赴東晉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碼頭。
恰巧桓伊在岸上過,王徽之並不相識他。這時船上一位客人道,「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對桓伊說:「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伊此時已是高官貴胄,但他也久聞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車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吹奏完畢,桓伊立即上車走了。賓主雙方沒有交談一句話。晉人之曠達不拘禮節、磊落不著形跡,由此事可見一斑。
根據《晉書》的介紹,桓伊是武將,被封為右軍將軍,都督豫州諸軍事。也許是音樂陶冶了他的心性,桓伊為人謙虛樸素,個性不張揚,曾立大功而從未招忌。正是由於這樣的性格,他才能靜的下心來精研音樂。《晉書》稱讚了他這方面的突出才能,「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有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東晉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後秦苻堅率大軍進攻東晉,時任中郎將的桓伊與冠軍將軍謝玄、輔國將軍謝琰共破苻堅於淝水(即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而丞相謝安也因立下存晉之功而進官至太保。後來晉孝武帝之弟司馬道子與謝安發生權爭,屢進讒言,對謝安極盡誹謗。晉孝武帝對謝安有了猜疑之心,漸漸開始冷落謝安。桓伊為此很是不平。
在一次宴會上,桓伊為晉孝武帝演奏一曲悲歌《怨詩》,詩中唱道:「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輔王政,二叔反流言。」其「聲節慷慨,俯仰可觀」。這使晉孝武帝甚有愧色,謝安也為之動容。
「梅花三弄」典故裡的另一位主角王徽之,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曾任黃門侍郎。王徽之行為怪誕,故作超脫,有才而放蕩不羈,做官而不管事。
王徽之曾任車騎將軍桓衝手下的騎兵參軍一職。一次桓衝問他:「你在哪個官署辦公?」他回答說:「不知是什麼官署,只是時常見到牽馬進來,好像是馬曹。」桓衝又問:「官府裡有多少馬?」他回答說:「不問馬,怎麼知道馬的數目?」桓衝又問:「近來馬死了多少?」他回答說:「未知生,焉知死?」
王徽之的答覆幽默詼諧,但都有來處。西漢時丞相府曾設馬曹,但東晉時軍中並無馬曹一職,王徽之為顯示自己率性超脫,不理俗務,故意說成馬曹。後來,宋代陸遊曾有「文辭博士書驢券,職事參軍判馬曹」的詩句,說的就是王徽之這一段典故。
上述對話中「不問馬」,來自《論語·鄉黨》,原是說孔子的馬廄失火,孔子「不問馬」,只問傷了人沒有。
「未知生,焉知死?」一句,則來自《論語·先進》,原文為「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王徽之答非所問,令人捧腹,但句句有來歷。其應變之妙,學問之深,令人佩服。
桓伊既敦和又風雅,而王徽之狂狷且博聞,二人相會雖不交一語,卻是難得的機緣。正是由於桓伊和王徽之的不期相遇,才導致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的誕生。
「梅花三弄」曲意詳解
引子
曲調開始主要是營造一種初冬時節,陰雲密布、冷霧瀰漫,梅樹隱隱約約的、忽隱忽現的氛圍。
梅花樹樹心間生,
暗香脈脈懷中盈。
梅花一弄:弄清風
初冬時節,梅樹枝幹枯澀、枝頭開花稀少,欲露還藏,在清冷的夜風中蕭瑟抖動。
疏梅點點枯枝膨,欲露藏情瘦五更,
含苞待放綠萼冷,頻頻婷婷弄風橫。
紅塵有愛君常在,世事無情為誰萌,
一弄清風輕音泛,嬌羞百媚冰雪瑩。
梅花二弄、弄飛雪
深冬時節,梅樹枝幹飽滿,梅花大片的綻放,滿樹飄紅,尤其在漫天飛雪當中不畏嚴寒、傲然綻放。
飛絮漫天白霧皚,層林皴染紅綃裁,
虯枝鐵骨冰凌墜,嬌羞百媚弄雪開。
紅塵有愛君常在,世事無情莫徊俳,
二弄飛雪花枝俏,馨香縷縷溫入懷。
梅花三弄、弄光影
殘冬時節,梅樹枝椏開花碩大,在帶有冰凌的溪水旁戲弄著花影、月影,象徵著冬去春來,萬物開始復甦。
花影扶疏葉影稀,暗香浮動月影移,
溪流清淺鳴漱玉,水岸斑駁弄影迷。
紅塵有愛君常在,世事無情不別離,
三弄光影枝頭煦,一片春風撲面襲。
尾聲
君子之真,弄清風;
君子之情,弄飛雪;
君子之操,弄光影;
天地之間、任我行。
吹散層層迷霧,帶來清新文藝風,關注陣風(artgu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