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營僅用六秒擊落敵機(夜襲長春大房身飛機場)
2023-05-28 05:58:12 1
夜襲長春大房身飛機場,俘敵56師副師長王正國及團長湯克派及1500餘人,繳獲運輸機一架……
原46軍第五任軍長趙炳安在建國初期
1948年2月下旬,上級把我從騎兵23團調到獨立10師29團任團長。
獨立10師是剛組建的,共編28、29、30三個團及一個炮兵營。師長趙東寰,副師長鄧忠仁,副政委蔡明。參謀長王玉峰。我團政委是汪勵鋒。
獨立10師組建之後,即奉命從八面城開赴郭家店和樊家屯以西地域,準備待機攻打長春出動之敵。
長春是東北三大城市之一,是鐵路、公路交通重要樞紐,曾是偽滿洲國首府。1946年1月,國民黨以政府的名義取得合法地位,從蘇軍手中接管了長春,將國民黨政府,東北行營設於此地,委任熊式輝為行營主任,收編了大批偽匪及日本殘餘勢力。
1948年5月,國民黨為保住東北地盤,決定固守長春。長春守敵積極補充糧草、被服,並派56師到小合隆一帶搶糧,掩護由瀋陽向長春空運夏服。
1948年5月23日,東北人民解放軍總部決定,組織發動長春外圍作戰,集中了主力部隊1縱和6縱以及獨立10師,我29團在編成內行動。
我軍擬先從長春西北和西面展開攻擊,趁敵人向外蠢動的機會,以迅速隱蔽的動作,奔襲殲滅小合隆及興隆的敵人,將長春進一步封鎖包圍,給下一步對長春進行圍困和攻打創造條件。 駐小合隆之敵新7軍主力部隊,發覺我軍主力部隊集結,不敢戀戰,急速逃回長春市區,但大房身飛機場和綠園、上下石虎溝之敵堅守未撤。
5月23日黃昏,部隊從大屯西南一帶村莊出發。師命令28團為先頭部隊,攻擊上下石虎溝、綠園之敵,我團擔負攻打大房身飛機場任務,30團為預備隊。
作者保存於1954年畢業的軍事學院照片
經了解,長春飛機場由於長期被敵人佔領,防禦工事堅固,機場外圍梅花式碉堡林立,鹿砦鐵絲網及雷場縱深百十米,構成了堅固的防禦體系。
為了打好這一仗,在此之前,我們首先組織營、連幹部分別去現場勘察,全面摸清敵人的防禦設施及敵人所在的確實位置;再根據偵察到的情況,製作沙盤,模擬敵人的陣地、地堡群,組織班、排、連、營幹部研究打法。還派出爆破手到現場勘察,選定爆破位置。
然後全團進行「打一攻堅戰」的軍事演練活動。攻打機場,旨在圍困長春,全團上下都很了解上級的意圖,對這次戰鬥也充滿了信心。戰士們練兵的情緒極為高漲,響亮地提出了「拿下機場,摘敵翅膀」,「練好兵,打長春」的口號。
我們還充分發揚民主,召開諸葛亮會,發動戰士出謀獻計。在搞模擬演練時,演練動作逼真,要求嚴格,有效地提高了爆破技術,熟悉和掌握了打地堡群、過鐵絲網、奪取樓房的戰鬥動作和要領。
5月24日夜,我團工營首先在機場南側的小丘陵上佔領出發陣地。攻打機場的戰鬥打響了,工兵排及爆破小組佔領有利地形,對敵碉堡群採取逐個奪取與多路奪取相結合。
1營在2營的配合下,於12時一舉攻下了興隆溝高地地堡群,僅用40分鐘就消滅敵一個加強營。我 2、3 營從兩處出發,投入戰鬥、首先佔領機場西側的無名高地,逐步奪取山坡地堡,向機場發展。敵人邊打邊退,我們又殲敵兩個營,俘敵團長以下500餘人。
此時,機場內的守敵加上從外圍逃回的殘敵共約600餘人,集中到一棟大白樓裡據險頑抗,與我軍對持,我師參謀長王玉峰同志立即組織炮兵營向敵轟擊,並掩護主力進攻。因敵大樓堅固,我團進到機場內的2、3營,苦於沒有大塊黃色炸藥,敵大樓難以攻破,致使我傷亡不少。
作者保存於1954年畢業的軍事學院照片
戰至下午5時左右,友軍6縱16師一個營趕到,對機場大樓包圍。在4門山炮和幾十挺重機槍的掩護下,迫擊炮、火箭筒等各種火力一齊向大樓開火,接著爆破組上去,把大樓東牆炸開一個大洞。頓時,機場大樓火光沖天,戰士們高喊著「衝殺」聲,迅速衝進機場大樓。敵人面對這勇猛的衝擊,已無招架之力,在大樓的敵56師副師長王正國及團長湯克派以下600餘人束手就擒。
從此,大房身飛機場就控制在我軍手中。這次戰鬥共俘敵副師長王正國以下1500餘人,繳獲運輸機一架,槍枝、彈藥一批。獨立10師受到東北軍區通令表揚。
大房身飛機場被我軍佔領以後,切斷了敵人內逃外援的空中交通,長春市內的守敵驚恐萬狀。當時林彪企圖打長春,後接到毛主席的指示,把攻打長春改為圍困長春,於六月初集中了8個獨立師(包括獨立10師)和一個炮兵團的兵力,包圍了長春,構成了「城外之城」防禦體系。
到七八月間,長春守敵已是山窮水盡。我軍採取圍而不攻,斷絕守敵的渠道。國民黨軍糧食吃光後,只得去挖一些酒坊園的陳年酒糟來吃。敵東北「剿總」副司令官鄭洞國向蔣介石請求空投,飛機只能在天好的時候來,又怕我軍高射炮射擊,不敢低飛,投下來的糧食,有的落在我軍控制的地區。9月下旬,我東北各主力縱隊集結到錦州前線,準備打錦州,圍困長春的兵力有所變動,但我師一直擔負圍困長春的任務,而且是在主要方向上--孟家屯以西紅旗街到綠園這一地段。
10月初,鄭洞國趁我軍主力南下打錦州,令新7軍向西出擊,妄想奪回西郊飛機場。鄭洞國親自督戰,指揮新28師暫61師集中火力,發動極其猛烈的進攻,但都被我軍擊退這的確是一場敵我殊死的戰鬥,敵欲突不能,欲守亦死,大部守敵陷於絕望境地。在這同時,我東北解放軍一部,以遠距離奔襲動作,包圍並切斷了敵北寧線錦州--唐山段之各據點。
到10月14日,我軍主力對錦州發起了總攻擊,僅激戰一晝夜,即全殲第6兵團守敵10萬餘人。東北「剿總」副總司令範漢傑被俘,國民黨軍向關內逃跑之企圖已成泡影。身陷重圍,逃路斷絕、補給無著的長春守敵,在我錦州戰役勝利的威震下,紛紛起義、投降。
10月17日,國民黨第一兵團中將副司令官兼60軍軍長曾澤生率部起義,10月19日,國民黨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鄭洞國被迫率部投降,我遂兵不血刃就解放了長春。從而使長春這座美麗的城市,像一個熟透的蘋果,自動落到人民手中。
在我回憶這段經歷時,我順便翻了《遼瀋戰役親歷記--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這部書,書中有曾澤生撰寫的《長春起義紀事》一文,其中寫道;「(1948年)9月,長春城內一片混亂。軍內賴著微少的空投活命,士兵面黃肌瘦,士氣低落。老百姓連草根樹皮都吃光了,老人餓死在道旁,小孩子成群結隊地在拉圾堆裡尋食,為了一張腐爛的菜葉而互相拚命撕搶。長春已變成了一座人間地獄。
作者(左)在解放戰爭時期與戰友的合影
當時擺在60軍面前有三條路:一是死守長春,其結果必是城破被殲;二是向瀋陽突圍,其結果是必被解放軍殲滅在長沈途中;三是反蔣起義,參加革命,向人民贖罪,只有這一條才是活路。
此皆蔣介石政府禍國殃民之罪惡,有志之士莫不痛心疾首,察軍隊為人民之武力,非為滿足個人私慾之工具,理應救民倒懸。今本軍官兵一致同意,以軍事行動,反對內戰,打倒蔣氏政權,以圖挽救國家於危亡,向人民贖罪,拔自於泥淖。
這是懺悔,也是事實。
由此可以看出,國民黨守敵內部,不滿蔣介石政府腐敗無能,官僚之貪汙橫暴,已到了不攻自破的地步。
《紅星照徵程》回憶錄選段
作者趙炳安
資料與圖片由《軍藝星光》公眾平臺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