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湖北哪些縣撤縣設區(湖北省這10個市縣都進行過改名)
2023-05-28 05:45:55 1
(上圖:襄陽古城昭明臺。昭明臺也稱鐘鼓樓,為襄陽古城標誌性仿古建築。為紀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而建。)
很多城市或者區縣進行改名更名無非是下面三種原因:一類是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行政區劃逐步調整,以前的地區「撤地設市」時進行的改名。另一類便是歷史上沒有固定隸屬的地區,在建國後成立新城市時進行的改名。第三類是歷史上很早就曾得名或留有其他別稱,在設市時進行的改名。
在荊楚大地上,近些年湖北省的這10個市縣區進行過更改名,有的越改越好寓意優美,有的越改越差脫離當地的歷史淵源,受到詬病。
這些年,湖北的蒲圻縣改為赤壁市;襄樊市改稱襄陽市;鄂城市改稱鄂州市;黃安縣改稱紅安縣;應山縣改為廣水市;均州縣改為丹江口市;漢陽縣改稱蔡甸區;廣濟縣改稱武穴市;沔陽縣改稱仙桃市;宜都縣改成枝城市。
(上圖:湖北省赤壁市長江畔的「三國赤壁」之戰古戰場遺址,孫劉聯軍在此發動赤壁之戰火燒赤壁創造了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之戰「赤壁之戰」)
好的地名應該擁有記憶功能、區別功能、管理功能、服務功能、軍事功能、文明功能、文化傳承功能、教育功能、經濟功能等十幾類。按照地名功能對照湖北10個更改的地名來說,前5個地名越改越好,後5個越改越差。
蒲圻縣名因為位於蒲圻湖畔而得名。"蒲"即蒲草,"圻"意為岸邊,意即設在蒲草湖邊。按現代人的觀點來說,這個縣名「土不拉嘰」。而改名後的「赤壁市」,因為著名的「赤壁之戰」因素,這個「記憶功能」就太深刻了。
襄樊市改稱襄陽市:襄樊本身是「襄陽」與「樊城」兩者組合體,「襄陽」與「樊城」兩者中,襄陽名聲很大,襄樊這個組合體人們太陌生了,況且襄陽因為歷史悠久陽剛氣又十足,人們很容易記住進行傳播與頌揚。
(上圖:湖北省省直管縣級市仙桃市的「沔街」,這仙桃市竟然是由「沔陽「更名而來)
鄂城變鄂州,州在歷史上比城大多了,一個州可以有好多城池。黃安改成紅安,是因為紅安曾是革命的搖籃,又出了上百位將軍,是一片紅色的土地,所以將紅安之縣賜給了這片紅色的土地。
應山之名首先就讓人想到大山或者山區,落後而偏遠。而廣水之名有廣來天下福水之意,而且水又有「財富隨流水而來」的引深之意,所以這個改名也是比較成功的。
均州縣改為丹江口市為何讓當地人感到不爽?丹江口市設立於1983年8月。這裡的前身曾經為均陵、武當縣、均州、均縣等。丹江口名稱是讓人覺得很小的一個區域,而且沒有任何歷史文化底蘊。
(上圖:漢江畔歷史上著名的漢陽縣城蔡甸鎮城內的蓮花湖,現在為蔡甸區蔡甸街老區中心的蓮花湖)
由漢陽縣改成蔡甸區這是讓當地居民非常看不懂的地方。雖然當時原武漢市的漢陽縣升級為區,但因為武漢市已經有了個漢陽區,上級讓當時的漢陽縣自己上報一個有地域特色的名稱,漢陽縣竟然將縣城所在地蔡甸鎮的名稱報了上去,而錯失了漢陽縣的古名漢津縣這個名稱,讓眾多百姓詬病蔡甸是菜店菜甸。
廣濟縣改成武穴市也成詬病對象。這廣濟本是唐玄宗親自將永寧縣改名廣濟縣,來源於「廣施佛法,普濟眾生」的意思。但縣升級縣級市時,就陰差陽錯地變成武穴市了,武穴是沒有任何歷史內涵的。
歷史悠久的沔陽縣改成仙桃市以及宜都縣改成枝城市,兩地都將過去歷史底蘊十足的名稱變成了無任何文化內涵的土裡巴嘰的平淡地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