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產業扶貧現場觀摩(生薑鋪就致富夢)
2023-05-28 13:50:54 2
映象網訊(大象新聞記者 崔學慶)輝縣市南村鎮界地村地處太行深山區,農作物種植基本靠天收成,經濟效益差,村黨支部書記趙海生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調整本村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生薑產業,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為本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9年,脫貧攻堅正處在關鍵時期,界地村作為脫貧村,雖然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村集體經濟也有了一定的收入,但是缺少能夠帶動全村致富的產業,激活造血功能。趙海生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看在眼裡,急在心頭。
「我之前曾看到過生薑種植項目,發現它的收益很好,正好2019年鎮黨委鼓勵各村種植中藥材進行農業結構調整,我經過多方考察,下定決心種植生薑,為下一步的鄉村振興先行先試,邁出第一步。」趙海生曾算過一筆帳:同樣一畝地,除去犁地、種子、農藥、收割等成本投入,種植小麥一年淨收入300元左右;而生薑種植後,畝產可達8000斤以上,根據行情,每畝收入可超萬元。
趙海生說了就幹,當年就多次到山東安丘市生薑種植基地進行考察學習,並於2020年購買了姜種兒,大刀闊斧地開始了種姜。第一次種植,趙海生就流轉了47畝土地,僱傭多名脫貧人口乾活,力爭要往大了幹。流轉土地每畝每年500元,用工每天60元,其中包含了22戶脫貧勞動力,極大地緩解了本村的低收入群體經濟難、就業難問題。鄭小山就是其中一戶,流轉了4畝多土地。鄭小山一家三口人,兒子殘疾,老兩口年齡大了無法幹活,家庭困難,於2016年精準識別納入了貧困戶,鄭小山說,都是政府的政策好,家裡的地全部流轉出去每年有2000多元,再加上殘補、特困供養、直補、養老金等扶貧政策,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趙海生的生薑種植並不是一帆風順,土壤是否合適、澆水是否適量、病蟲害怎樣防治都令趙海生十分頭疼,沒有辦法想辦法,趙海生再次到山東請教指導,並花費8萬多元請回來一名專家,專程教授生薑種植方面知識,解決種植期間遇到的問題。趙海生虛心求教,認真學習,2020年末,生薑得到了大豐收,界地村也在這一年實現了全村脫貧。
2021年,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第一年,為持續做好界地村的生薑種植項目,趙海生種植的生薑在新冠疫情和洪澇災害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響下,仍然取得了豐收,每畝到達8000斤,讓群眾看到了增收的希望,更加堅定地跟隨他走在了鄉村振興的大路上。
這不是結束,群眾看到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紛紛找到趙海生,想要跟著幹,趙海生也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擴大生薑種植範圍,形成種植加工銷售產業鏈,帶領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映象網新鄉新聞熱線:18803624444,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