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帖七大基本知識(為什麼自己臨帖花的時間很長卻不見提高)
2023-05-28 06:50:30 3
不知道你是不是有這樣的疑問,自己花了兩三年的時間去臨帖卻比不上別人花一個月或者半年的時間臨帖的效果。臨帖是書法學習者們必須經過的一個學習階段,可能會有人問我為什麼要臨帖。這就好比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漢字?為什麼要學習古文?我們只有繼承前人優秀的基礎之上,才能進一步發揚書法文化。
但是往往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去臨帖,下面我將和大家分享一下臨帖的5個要素,相信大家在臨帖之前好好體會一下臨帖的5個要素,再加上自己,堅持練習書法的熱情,一直練下去,日積月累一定會有所收穫和提高。
選帖要依照個人審美取向,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選擇筆畫結構和法度都十分嚴謹,而且規律性十分強的法帖,最為合適。古人云:取法乎上,只得其中。這又談到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今天的人出的字帖不建議大家去練習?這句老話說的就是我們學習上等的優秀法帖,到最後我們練習的結果,一般是僅僅能夠學習其中百分之八九十,所以稱為取法乎上只得其中。這還是學習比較優秀的書法字帖,我們只能達到其藝術水準的一半。還有一句話,叫取法乎中僅得其下。意思就是如果我們選擇的法庭屬於中等,而且還沒有經過歷史的檢驗的那一種法帖時,我們能學到的東西很少。所以還是不建議大家去練習今人的字帖。如常見的楷書字帖,有歐陽詢的《九成宮》,有柳公權的《玄秘塔》,有顏真卿的《多寶塔》,有趙孟頫的《三門記》。常見的行書字帖有王羲之的蘭亭序,趙孟頫的洛神賦等等。常見的隸書字帖,有張遷碑,曹全碑等等。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審美,需要自行選擇
所謂三結合就是將臨帖和讀帖結合,臨帖和臨摹結合,臨帖和背臨結合。
首先和大家說一下什麼叫臨帖和讀帖相結合。臨帖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對著字帖僅可能的把其中的間架結構以及筆法模仿到極致。讀帖,就是在臨帖之前,認真觀察每個字的字形以及筆畫走向,在自己的心裡,儘可能的記下這個字的特點以及筆畫結構等要素。讀帖十分考驗一個人的記憶力以及對圖形的感知能力。讀帖往往十分容易被大家所忽視,但是這是在練習書法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
其次,臨帖和臨摹結合。臨帖和臨摹,大家可能都區分不開。其實十分好理解,當你臨的字和原帖有較大出入時,大家可以採用臨摹的方法,細緻入微的體會字帖中的每一個字的點畫結構。臨摹則能夠更好的體現每個字的字體特徵。
最後,臨帖和背臨相結合。臨帖是書法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但是我們不能僅僅限於這個步驟,被這個步驟所束縛。我們不能為了臨帖而臨帖,我們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升我們的書法審美以及我們自身的書法水平。背臨便是十分恰當的方法!
上面說了如何選擇法帖幫你明確的選擇了某一書家,或者某一書體的法帖時,你就要自始至終的將這本法帖精心地吸收消化,而不能朝三暮四。早上學習張遷碑,晚上又來臨書譜。各個法帖的風格迥異,學術過程中必須臨好選定的法帖。當你熟悉的掌握其中的規律和技巧之後,再聯繫其他的法庭,這才是最好的效果。
臨帖的過程是學習的過程要遵循循序漸進的道理,只有日積月累,耐得住性子才能學有所獲。要知道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能夠認真坐下來,拿起筆,在紙上寫幾個字的人很少,何況是練習書法,因此我們必須要樹立一種觀念即能夠在這紛繁嘈雜的世界中,有一件事能夠讓我們沉下心來,這難道不是一種幸福嗎?專注於書法,日積月累認真研習,一定會有所收穫。
臨帖的目的是為了掌握書寫技巧和提高書寫能力,最終提升自己的書法審美水平。只顧著臨帖,而不注意運用,這種思想是不對的。要明白我們最終的目標,不可本末倒置。嗯,在臨帖的同時積極投入到實際應用之中,把我們所學習的法帖中的精華應用出來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也只有如此才能為書法的發展和傳承做出自己的貢獻!
文章為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歡迎大家點讚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