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音頻廣告怎麼去除(耳朵也不放過喜馬拉雅)
2023-05-28 04:20:29 3
原標題:耳朵也不放過,喜馬拉雅、QQ音樂等插播音頻廣告!
你聽書、聽音樂時碰到過音頻廣告嗎?近日,有消息稱,QQ音樂已經開始插播音頻廣告了,而喜馬拉雅早就開始這樣做了,未來或有更多音頻APP加入。很多網友對此表示反感,「求求你,放過我的耳朵好不好。」
喜馬拉雅插入的音頻廣告。截圖
多平臺開始插播音頻廣告
近日,有網友稱,QQ音樂開始在歌曲之間自動插播廣告了,時長約15秒,並放出插播廣告時的截圖。
對此,QQ音樂向中新網記者回應稱,實為此前歌手新歌宣發的小批量語音推介測試。根據用戶的聽歌習慣,用戶常聽的歌手發布新歌后,用戶聽歌時,在兩首歌曲播放之間,可能收到一次該用戶常聽的歌手親自錄製的新歌語音推介,「且僅在非綠鑽會員用戶中推介。」
不少網友留言稱,「這不還是廣告嗎?」也有網友稱,「這是在適應階段吧,以後可能要插廣告了。」
近日,記者查看了網易雲音樂、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等在線音頻APP,大部分都未開通音頻廣告。只有喜馬拉雅,早早開始了插播音頻廣告生意,持續至今。他們起了個名字叫「聲音流廣告」。
2019年底,喜馬拉雅曾發布《聲音流廣告價值研究報告》稱,2019年1-6月,喜馬拉雅的廣告流量佔音頻APP的84%。換句話說,該行業超8成的廣告流量來自喜馬拉雅。
「深有體會」,有網友稱,在喜馬拉雅上聽書、聽相聲時,都有廣告插入,且非常頻繁,「聽三四章節就能碰到一次廣告」。記者體驗時也碰到,在聽郭德綱單口相聲時,要先聽一段音頻廣告才開始,時長7秒至12秒不等。
部分網友評論。截圖
廣告「砰」一聲,思路全亂了
對於在線視頻的貼片廣告,不少網友都無法接受,對於音頻廣告更難。
「聲音廣告真的很噁心人,打算聽聲音入睡,結果來一段歡快的廣告聲音,聲音還特別大,這還怎麼睡?」「特別打斷思路,當你靜靜聽一本書,然後砰一聲,全亂了,不得已去買會員了。」
還有網友表示,在線視頻放貼片廣告就算了,忍下就行了,但音頻廣告真的受不了,精神高度集中,「感覺耳朵被強暴了。」
在線音頻APP也明白這一點。喜馬拉雅上述報告稱,66.9%的喜馬拉雅受眾表示在聽音頻內容時會非常專注,這為聲音流廣告的傳播提供了多樣化的場景價值。
當然,用戶還有一條路可選,如果想免除廣告,可購買會員。以喜馬拉雅為例,VIP會員首月6元,後續每月20元,可享受「去廣告聲音」等特權。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為啥要插入音頻廣告?
這麼讓人難以接受的廣告形式,為什麼在線音頻APP不放棄呢?這背後恐怕是在線音頻企業的盈利壓力。
以騰訊音樂為例,截至2020年一季度,付費用戶達到4270萬,付費滲透率達到6.5%。與之想對比是,據外媒消息,國外流媒體平臺Spotify付費用戶超90%。兩者相差巨大。
實際上,中國在線音頻市場的廣告和付費收入並不高,更多的是靠直播創收。例如,2019年前三季度,以流媒體直播服務為核心的社交娛樂服務營收在騰訊音樂集團總營收中佔比達72.4%。
廣告和付費收入低,但同時版權費用又很高,是不少在線音頻企業面臨的現狀。喜馬拉雅多次陷入版權侵權風波中。要不侵權那就得花錢買版權,一季度,騰訊音樂版權等方面的各項成本高達43.34億元。網易CEO丁磊近日也稱,版權費用目前是網易雲音樂最大的成本支出。
丁磊還透露,「世界三大唱片公司在中國採取獨家銷售模式,使音樂平臺要花超過合理價格2倍至3的成本購買。」
另一方面,這個市場很大。據CNNIC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底,我國手機網絡音樂用戶規模為6.33億,佔手機網民規模70.5%。所以一旦廣告和收費模式成形,前景不可估量。
這個模式還有國外案例參考。音頻插播廣告的事兒,全球知名的流媒體音樂服務平臺Spotify早就開始這樣做了,其對於免費用戶來說,聽一會歌曲後就會不定時插播音頻廣告。
資料圖:買了會員,特殊資源再收費。製圖:張艦元
在線音頻收費套路多
在QQ音樂出現插播廣告後,有網友稱,「這也能想到,絕了!」實際上,在線音頻的收費套路還很多。
首先是大家熟悉的買會VIP員,QQ音樂叫法是綠鑽,網易雲音樂則是黑膠會員,關鍵是,買了所謂的VIP還不一定能免除廣告。
4月13日,浙江消保委發文稱,視頻、音頻網站會員問題多。如,喜馬拉雅稱 「開通會員免廣告」,但實際為 「可免除播放頁面的圖片廣告、節目前的聲音廣告」,並非免除全部廣告,且在實際體驗中還是有開屏廣告。
另外,很多在線音頻的歌曲需要購買會員才能聽,買了會員後單曲購買還需另外收費。如,QQ音樂等一些在線視聽服務中,部分音樂下載即便是綠鑽會員,依然要另外收費。
還有網友反映,即便是購買了VIP會員並下載資源後,會員過期後,下載好的音頻資源也不能收聽,必須一直購買VIP,簡直被「套牢」。(記者 吳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