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晉哭戲鶴唳華亭挨打(鶴唳華亭太子哭戲太多惹吐槽)
2023-05-27 07:30:12 34
熱門劇《鶴唳華亭》太子哭戲太多惹觀眾吐槽
羅晉蓄積力量留最後爆發
《鶴唳華亭》播出過半,劇情讓很多觀眾期待羅晉飾演的太子蕭定權能夠強大起來,去反擊殘酷皇權。在接受採訪時,羅晉透露,「小怯大勇」是蕭定權的人物設定,劇情前期蕭定權會有一些小怯,但最終他是大勇。「壓抑得越久,爆發得越高,大家等著,後面會有爆發的。」
被稱為「只會哭的男版林黛玉」
「不管快進到哪兒,男主總是哭。」「一個太子,一個大男人為啥幹啥都要哭?」太子哭戲多,是很多觀眾看《鶴唳華亭》的疑問,還有觀眾將蕭定權稱為只會哭的男版林黛玉。比如捲軸案的結局,朝堂之上,陷害太子的齊王當庭敗露,太子卻為他打圓場,稱此事也有一種可能,就是墜樓的張尚服在挑撥他們兄弟二人的關係。說話時,太子的眼淚一直在眼圈裡打轉兒,陳情完結,一滴熱淚滑落臉頰。戲外,瞬時彈幕四起:「太子為什麼總愛哭?」「能不哭嗎?」但這段劇情的潛臺詞是,太子為了顧全大局放過了齊王,將全部罪責推到無辜的張尚服身上,而這個女人又是太子去世母親的貼身侍女,陪伴太子長大成人。這對於二十出頭,喪母三年,被父皇時時提防,遭兄長處處陷害,本性忠孝仁慈的蕭定權來說,不流淚,其實是不合情理的。
在羅晉看來,哭戲是蕭定權情緒的表達,陷在人物裡時,這是順其自然的表現。「就是在那樣的一個氛圍裡,再加上每一位演職人員,包括那樣的環境,情感可能就這麼流露了,因為他(蕭定權)確實挺難的。」
蕭定權的難,難在他的身份。羅晉說,「我們可能會認為儲君是高高在上的,但歷朝歷代的太子真的都不容易,能把自己的命留住,最後坐上皇位,就是奇蹟。」蕭定權的難處還在於舅舅手握兵權,被父皇視為眼中釘,於是扶持齊王制衡太子。蕭定權渴望父愛卻步步艱辛,他深知父皇的制衡之術,卻懷抱著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明臣賢的儒家理想,「其實蕭定權內心深處一定是一個認為自己的父親是愛自己的人,所以他一次一次想去求證,在他父親心裡,他到底算什麼?他每一次流眼淚都是因為他寄予希望,但一次又一次失望。」
前期「小怯」襯託後期「大勇」
蕭定權困於君臣父子,心中滿是苦衷和難言,衝突難以外化,人物有非常多的內心戲來表現,他在權力鬥爭中如何對抗權力的吞噬和異化,保持乾淨純粹的自己。《鶴唳華亭》拍了8個月,羅晉幾乎每天都處在蕭定權充滿孤涼感的狀態裡。殺青時,他在微博上寫下:「蕭定權,我走完了你的一生,同時,我的人生,你也來過!」
戲拍完一年,羅晉還沒從角色裡完全抽離出來。上周,他參加《鶴唳華亭》分享會。現場,羅晉打趣說自己不會再接哭這麼多的戲了,他還信誓旦旦地強調,自己平時不是一個愛哭的人。而當羅晉與久未謀面的王建國(劇中太子東府大管家扮演者)重逢,兩人百感交集,久久擁抱。「我當時特別胸有成竹地說,我是個抗壓能力很強的人,剛說完,建國老師說了兩句話,我就哭了,因為這種情感是很脆弱的。」回想那一幕,羅晉說,看到王建國老師的時候,真的就像見到了自己的親人。
守禮、本分,看上去懦弱,表面看這是蕭定權的「小怯」,但這個人物的根基來源於他的理想,他對自由的渴望,以及他對身邊人的不舍。羅晉說,蕭定權作為一個太子,在其位,擔其責,「他一定會拼盡全力去做些好的事情,他不惜一切代價,在現代世界當中,遇到困難放棄的人還是不少的,而蕭定權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所以前期他可能會有一些小怯,但最終他是大勇。」蕭定權前期的小怯,恰恰能夠反襯出他後期的大勇,而這種大勇正是這部劇要傳達的主旨。
本報記者 邱偉 文並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