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運營商有什麼缺點(虛擬運營商何不在簡訊業務中向死而生)
2023-05-27 06:29:32 3
-----本期快速導讀------
虛擬運營商的號段開頭是170,可170的手機號最成為了眼下垃圾詐騙簡訊最為集中的重災區。對此的原因剖析無非不是:業務難開展,只能降價與放寬限制,結果被違法分子所看中。其實傳統簡訊業務已日暮西山,為何不藉機擺脫思路的局限,專營驗證簡訊業務,既可走出新路,又能轉變形象呢?
-----以下正文詳情------
掐指算一算,國內的虛擬運營商從開放牌照到現在也有了一年半多的時間了,從一開始各方輿論期待它們都能給國內已經陷入互水一潭的通信運營商市場帶來一些新鮮重大的變化開始,到關注於它們自身如何贏利發展的問題,再到前天,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就垃圾簡訊息治理問題約談7家虛擬運營商的負責人,猛然之間才發現,怎麼未來新型通信業務的代表、下一代網際網路的運營精英,突然一下子變成了新的垃圾簡訊發送大戶了?
當然了,虛擬運營商目前一共有42家,各家的業務重點不一樣,它們從基礎運營商手中可以拿到語音、短彩信與流量三塊業務的轉售。據說有幾家是通過專門經營流量轉售業務而實現了贏利,這些先按下不談。但是絕大多數的企業還是把重點放在了語音與簡訊、彩信的轉售業務,而搭載這些業務的平臺就是工信部專門給虛擬運營商開通的170號段,據說目前發號將過1200萬。
不過,就這1200萬的放號中卻成了垃圾簡訊甚至是詐騙號碼的集中營,根據騰訊安全雲庫的黑號統計分析,170號段中惡意電話佔比達8.6%,即平均12個惡意號碼就有一個是170號。而1705號段的惡意簡訊佔比更是高達99.2%,也就是說用戶收到的每一條簡訊都具有欺詐和廣告性質。騰訊安全雲庫中收集的近13萬個170惡意號碼,在過去的一周中活躍度超過50%,如此嚴峻的現實,怎麼會不被工信部叫去約談?原本希望你們搞新業務、促進市場變革發展的,現在倒好,變成垃圾詐騙簡訊的賊窩了。
其實類似的現象我們總覺得似曾相識,當年聯通新推134、155、移動新推182、以及電信新推的153,都一度成為有害簡訊的「毒王」號段。原因很簡單,這些新號碼推出後,由於大眾不熟悉,運營商為了加快放號速度,一般都會在價格上推出優惠,尤其是推出一些非常優惠的簡訊套餐,同時為推新業務,在用戶實名登記等方面往往放鬆限制,從而被需要大量發送的違法分子所青睞。
而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情況,如今在虛擬運營商的170號段上原樣重現了。因為在面對市場時,這些虛擬運營商們唯一可打的牌只有價格,表面上推出各種簡化資費的模式,實際上最有效的還就是放低價格,提供各種資費的優惠。另外,為了衝擊業績,辦卡環節的實名登記也形同虛設,僅對蝸牛移動浙江地區的抽查顯示,實體店違規率為50%,線上違規率為100%。
回過頭來看看,簡訊業務在整個大的通信市場環境已經如暮日之夕陽,說白了對於基礎運營商來說,都是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更不要說被日漸猖狂的垃圾詐騙簡訊所纏身。既然是新入江湖的虛擬運營商,為何還是要重複去走基礎運營商的老路呢?為何就不能在簡訊業務這塊,來一次壯士斷腕式的大變革呢?
在之前關於手機簡訊的討論中,剛剛講過提到目前真正還能具有較大市場、同時也是短時間無法被其它手段取代的就是各種驗證簡訊,具體說來就是日常的點對點簡訊為C2C,而驗證簡訊則是B2C。對於虛擬運營商來說,這些簡訊業務的特點就是客戶集中易管理、業務量大並且穩定。那麼為何不能搞個創新,完全地放棄點對點簡訊,讓170號段只接受簡訊驗證業務呢?
要知道,之前在工信部的統一管理下,將簡訊特服號統一整理收編,卻不想1065這個專門供三大基礎運營商自營的簡訊特服號段也被大量出租濫用,成了爛大街的垃圾簡訊源頭。虛擬運營商們在簡訊業務這塊,看看也沒什麼好賺錢的方向,不如向死而生,專門運營驗證簡訊,其一業務量不見得會有多少下降,但利潤情況總不會比與騙子們打交道少多少,最為關鍵的是,通過這樣的方向調整,也算是給170 號碼多少帶回些體面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