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楚國歷代國君(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歷代國君)
2023-05-26 02:09:22 1
楚國(?-前223年),國君羋姓熊氏。
楚國歷代國君:
1、繹(生卒年不詳,開國之君)
2、艾(生卒年不詳,繹之子)
3、䵣 (生卒年不詳,艾之子)
4、勝(生卒年不詳,䵣之子)
5、楊(生卒年不詳,勝之弟)
6、渠(生卒年不詳,楊之子)
7、摯(?-前876年,渠之子)
8、延(前875-前847年,摯之弟)
9、勇(?-前838年,延之子)
10、嚴(?-前828年,勇之弟)
11、霜(?-前822年,嚴之子)
12、徇(?-前800年,霜之弟)
13、咢(?-前791年,徇之子)
14、儀(?-前764年,若敖,咢之子)
15、坎(?-前758年,霄敖,若敖之子)
16、眴(?-前741年,楚厲王、蚡冒,霄敖之子)
17、通(?-前690年,武王,蚡冒之弟)
楚武王
18、貲(?-前675年,文王,武王之子)
19、艱(?-前672年,堵敖,文王之子)
20、惲(?-前626年,成王,堵敖之弟)
21、商臣(?-前614年,穆王,成王之子)
22、侶(?-前591年,莊王,穆王之子)
23、審(前600年-前560年,共王,莊王之子)
24、招(?-前545年,康王,共王之子)
25、員(?-前541年,郟敖,康王之子)
26、圍(?-前529年,靈王,郟敖之叔)
27、比/子比/訾敖(?-前529年,初王,靈王之弟)
28、居/棄疾(?-前516年,平王,靈王之弟)
29、軫(前523-前489年,昭王,平王之子)
30、章(?-前432年,惠王,昭王之子)
31、中(?-前408年,簡王,惠王之子)
32、當(?-前402年,聲王,簡王之子)
33、類(?-前381年,悼王,聲王之子)
34、臧(?-前370年,肅王,悼王之子)
35、良夫(?-前340年,宣王,肅王之弟)
36、商(?-前329年,威王,宣王之子)
37、槐(?-前299年,懷王,威王之子)
楚懷王
38、橫(?-前263年,頃襄王,懷王之子)
39、完(?-前238年,考烈王,頃襄王之子)
40、悍(前268-前228年,幽王,考烈王之子或春申君之子)
41、猶(前266-前228年,哀王,幽王之弟)
42、負芻(?-前223年,楚王負芻,幽王之兄)
秦末諸侯王之一
心(?-前206年,義帝、楚懷王,楚懷王之孫)
項籍(前232-前202年,西楚霸王,楚項燕之孫)
項羽
楚國在西周周成王時期被立為諸侯,封為子爵,接下來楚人在歷代國君和人民的努力下,楚國國力呈上升趨勢。
到春秋時期,熊通認為周天子對自己不公,國家實力強大,卻被封為子爵,於是就自立為王。
一直到莊王時期,出現了「三年不鳴則已 一鳴驚人」的典故,楚莊王打敗晉國,稱霸諸侯,並且於洛陽「問鼎中原」。可見楚國在軍事實力上是非常強大的。
但是楚國在莊王死後,就開始走下坡路了,特別是在平王時期,誅殺了伍子胥父兄,使伍子胥帶吳兵攻破楚國郢都,鞭屍楚平王。
後來申包胥於楚昭王時期,向秦國求救,恢復了楚國。
後來到戰國時期,各國形勢開始變化,吳起離開魏國投奔楚國,楚悼王支持吳起在楚國變法,楚國在對外戰爭上勝利,楚國有些變強大的跡象。但楚悼王死後,吳起被舊貴族殺死,楚國變強大的希望破滅。
到懷王時期,前期懷王開疆拓土,後期卻對外多次戰爭失利,又被秦國相邦張儀欺騙而與齊國斷交。後來又參加秦昭襄王發起的與楚國的武關會盟而被扣留在秦國,最終客死秦國。
而楚國到後面的幾位國君,一代不如一代,最後於公元前223年被秦將王翦滅亡。
所以說楚國在一度強大時,卻沒有勵精圖治,而走向了享樂,固步自封,在戰國時期本來可以強大的楚國在舊貴族的反撲下曇花一現。
可謂真的悲哀!
而在秦末由於義帝的地位是項羽給的,所以項羽拿捏楚國的大權,最後項羽派英布殺害義帝。
義帝也被稱作楚懷王,是因為義帝是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後代,而且楚國人民都懷念楚懷王,而項羽把他立作楚王,主要是為了豎大旗,團結楚國人民推翻秦朝而為其祖父項燕和叔父報仇。
項羽和劉邦約定先入鹹陽為王,劉邦先入鹹陽,項羽通過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打敗秦軍主力,坑殺20萬降卒,後到達鴻門,約劉邦參加宴會,來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鴻門宴。
後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封地在漢中,而項羽退回彭城,並封三個秦朝降將於秦地,防止劉邦入關,而韓信採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消滅秦朝降將,並打敗了一批又一批諸侯,後項羽攻打齊國時,劉邦趁機攻下彭城,項羽回就,3萬楚軍打敗56萬漢軍。創造了以少勝多的案例。後來由於項羽的剛愎自用,失去人心,糧草缺少,漢軍在一步步走向勝利,最後於鴻溝劃分楚河漢界,而劉邦在後來繼續攻項羽,項羽節節敗退,退至垓下,四面楚歌響起,虞姬自殺,項羽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遂與烏江自刎!
所以說項羽可以說是有勇無謀,不愛惜民眾,只是一味的殺戮,最終導致眾叛親離,以失敗告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