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遊洞庭西山讀書筆記(我也開始來抄書啦)
2023-05-26 10:44:45 3
有誰和我一樣在學生時代學習古詩詞的時候只明其表意而不知其深情。現在回看每一首古詩詞,一字一詞都用得恰到好處,能最好地體現出詩人此時的心情意境。對後世影響深遠。
抄書《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太久沒碰筆啦,寫得有點難看,大家將就看看吧,哈哈
範仲淹:北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可能我們對他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的節操,在中華幾千年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精神地位。
範仲淹畫像
那這首《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應該是為什麼能夠為世人千古傳唱,我們一起來品味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大雁南飛
自古以來惜春悲秋之情,在古典文學作品中由來已久,特別是塞外的秋天,似乎到處都充斥著悲涼之意,就連南飛的群雁,都不願多看這塞外秋景。
「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把一個軍城隔絕在萬裡之外,一個「閉」顯示出了這個城市的孤獨是遙遠的懸隔的荒涼。
邊塞孤城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在詩人範仲淹眼中 戍邊將士們在這蕭瑟的秋風中回望著家鄉的方向內心滿懷的思鄉之意更加強烈,在這樣的環境裡將士們斟滿濁酒凝望著遠處的落日內心頓生孤獨,然而如此強烈的孤獨之情恰恰襯託處邊關將士保家衛國的決心和毅力。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將軍白髮
心中思念著遠隔萬裡的家鄉戍邊將士們卻不能回家 耳旁飄蕩著悽涼冷清的羌笛聲,似乎在廣袤的邊疆大地 也因這笛聲而生出冰霜這情形似乎是在體現無奈和心灰意冷,但其實是在表達這樣一種精神,將士們為了國家為了身後的家人能夠更加幸福的生活哪怕犧牲自己的生命又何妨呢?現在的邊防戰士們何嘗不是如此呢?
那這首著名邊塞悲歌的高明之處還有哪些呢?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徵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徵夫思鄉卻渴望建功立業的複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 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縱觀全詞,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