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打一動物(代曉宇食不厭精)
2023-05-26 14:29:27 6
張全義
早晨第一節聽代曉宇老師講授史鐵生先生的《那個星期天》,不時想起母親曾經那手可口精緻的家常飯。
這是一堂樸實無華而滋味深長的課。課前誦讀、生字糾錯、作者簡介、閱讀思考、引導品味,寫作練習。整堂課波瀾不驚,但由於教師駕馭嫻熟,自然從容,而又以情感一線貫之,所以如冬日就火,酷暑凌風,倍感愜意!
很長時間以來,我們給表演過度的優質課倒壞了胃口,就像電影《甲方乙方》中那個讓山珍海味油透了腸胃的闊佬,他看到龍蝦就噁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千千萬萬堂課從起點綿延到終點,這些課堂,學子們期待的是營養豐富而又滋味悠長的家常課。
我注意到,代老師是連珠綴玉的高手,課堂環節環環相扣,有條不紊,從容不迫,張弛有度。尤為難得的是細部處理缺憾既少而亮點頻出。比如糾正「初」的誤寫,從分析會意字入手。延伸形近字,教師不是直接呈現,而是交由學生羅列。
金無足赤,璧有微瑕。從白壁指瑕的角度而言,這堂課上有些細節值得探討。一是閱讀。有限的時間之內,有質量的閱讀,需要有質量的問題保駕護航,但老師給學生的要求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這就顯得要求偏低,而之後的陡然提問,學生回答的質量自然難以保證。二是問題的呈現。教師將所有問題都分散呈現解決,容易浪費有限的課堂時間,破壞文本的整體性閱讀,讓課文顯得支離破碎,更易於墜入老師「滿堂問」,學生「滿堂答」。三是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教師在反義詞練習中過於拘泥反義詞之間的一一對應,忽視一對多的情形,既不利於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也限制了學生更寬泛的積累。比如「惆悵」的反義詞,除了「愉快」,還有「開心」「愉悅」等,學生既已在回答中露出端倪,教師何不順水推舟,因勢利導。四是關鍵之處的強調,比如「蟻穴」的「穴」字,是普遍容易讀錯的字,教師當予以強調。再比如積累「驚惶」,教師何不順便拈出「驚慌」加以對照。五是延伸拓展。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去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聯想與想像能力,建立更為豐富的知識網絡。比如「絆」字的形近字,學生點到了「伴」與「拌」,因為我校至聖廣場有「泮池」,教師可以導向於此加以講解。再比如介紹作者時,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是當代散文的名篇佳作,可以要求學生課後閱讀。再比如所學文章的內容,與作者的生活經歷及其母親有很深的聯繫,教師可以聯繫作者《我與地壇》與《合歡樹》的情節適當拓展,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的理解。
這些問題,多可歸結於備課的深入與全面。從這個角度講,「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為了那一堂精緻精彩的課,老師需要在課前做出充分而精心的準備。
及5月14日早晨第二節再聽代老師講授《十六年前的回憶》,上節課的瑕疵一掃而光不說,教師還大膽留足時間讓學生閱讀思考。語文老師有這樣的膽量,這是她教學的一個升格點,表明她已經把準了這門學科的脈搏。
曹文軒先生曾在《思維論》的扉頁上寫道:「孩子,一切給了你了,自己去思考吧!」
張全義,字毓仁,號甘泉子,別署心齋、白鷗堂。甘肅張掖甘州人。西北師大、蘭大中文系本科畢業。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甘肅省骨幹教師,甘肅省青年教學能手,甘州名師。原甘州國學書院院長、甘州區語文教育學會副會長。
出版《心齋雜言》(獨立,蘭州大學出版社)《甘州府志校注》(合作,中華書局)《甘州放歌》(合作,中華書局)《大唐西域記》(合作,校訂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甘州古詩選注》(與陶琦先生合作敦煌文藝出版社)。
張掖市高中語文優質課比賽獲第一名,甘肅省高中語文優質課比賽獲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