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幹部學習黨員常青發言稿
2023-12-11 05:11:42 4
只有時刻保持強烈的黨員意識.才能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體現出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思想狀況、政治行為上體現出鮮明的黨性和堅定的政治立場。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黨員幹部學習黨員常青發言稿,歡迎大家參考!
【黨員幹部學習黨員常青發言稿1】
昨日清晨6時,成海蛟來到府河大堤東西湖段7至9公裡處巡堤查險,一腳爛泥,一腳水窩,汗水、雨水溼透了衣背……「老黨員都在幹,作為一個80後,沒有理由落後。」成海蛟認真地說。
成海蛟是一家文化傳播公司的老闆,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基層黨支部書記。自從20xx年,他的公司遷到常青花園,就被身邊一個個佩戴黨徽的老共產黨員的言行激勵著。
鄰居薛景萍,就是其中他十分敬佩的一位。
今年67歲的薛景萍,是常青花園四社區11小區黨支部書記,幾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社區事務上。
有一次,為解決鄰近工地深夜施工噪音擾民問題,薛景萍和支部成員先後15次上門做工作,最終協調解決了這一難題。
常青花園是武漢市大型居住區之一,在2.7平方公裡的樓群裡,住著12萬居民。社區有5個社區黨委、22個網格黨支部和5個業委會黨支部、2個非公企業黨支部、51個小組,直管黨員896名,其中離退休人員有530餘人,佔到60%。
這530餘名離退休老黨員成為社區治理的骨幹力量。
在三社區,20位老黨員組成「愛苗黨員護學隊」,在上學、放學時,到常青實驗小學前的馬路上執勤,呵護孩子們的安全。不管颳風下雨,從不間斷。
在二社區,第二小區業委會主任袁希玲老人專攻物業難題,率先使用公共收入補充維修基金,大幅降低居民均攤的維修費用。
82歲王順來,組建了法律諮詢志願者服務隊,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
79歲陳靜一,助學26年,圓了千餘名困難兒童的上學夢。
受他們的影響和感召,成海蛟變身為一個社區公益達人。他打理3個微信群,每天發布當日天氣、安全注意事項等信息。遇到群裡成員諮詢關於入學、就醫等,會在求證後及時回應。
在中聯製藥廠工作的沈娟,被選為常青花園四社區11小區第二黨小組組長。她跟小區老黨員一道,利用業餘時間,積極開展黨員「亮身份、做表率、樹形象」活動。組織20人的巡邏隊,每周抽出兩三天時間,在晚上7時至9時義務進行夜間安全巡邏。
轄區單位廣泛開展「圓夢微心願」活動,常青實驗小學成立了「萬玉霞黨員志願者服務隊」,常年為居民服務。
常青花園社區黨工委副書記王超說:「這些老黨員做的都是細微小事,卻在社區和諧發展中,起了定盤星的作用。他們以自己的言行,影響和造就了社區『黨員常青』。」
【黨員幹部學習黨員常青發言稿2】
昨日,市委組織部發出通知,要求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上來,思想不松、隊伍不散、力度不減,進一步做好防汛救災及災後重建工作。
通知強調,全市各級黨組織要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學在深處、幹在實處,把「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延伸到防汛救災和災後重建一線,凝聚力量、堅定信心。要把黨員帶頭開展防汛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作為踐行「黨員常青」的具體行動,哪裡有汛情災情,黨員就戰鬥在哪裡;哪裡有受災群眾,黨旗就飄揚在哪裡。要及時發現、深度挖掘工作中湧現的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樹立導向,營造氛圍,鼓舞士氣。
通知要求,各區(功能區)黨(工)委要加強對防汛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的統籌協調,一手抓防汛救災,一手抓經濟建設,確保完成全年發展目標。各部門各單位黨組(黨委)要全力支持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工作,在人力、物資、技術、資金、項目等方面予以傾斜,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街道(鄉鎮)、社區(村)等基層黨組織要進門入戶了解群眾需求,開展慰問活動,統籌黨內幫扶資金和各類救災款物發放管理,嚴格村黨組織書記專職化管理,強化社區(村)「兩委」成員履職管理,團結帶領群眾戰勝各種困難。市、區抗災救災工作組和駐村工作隊,要積極協助派駐地黨組織開展重建,督導各項救災政策落地生效,重建不完成、幫扶不脫鉤、隊伍不撤離。對黨組織領導不力,出現重大失誤;黨員幹部作風不實、工作不力、失職失責,給防汛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以及群眾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產生惡劣影響的,嚴肅追責問責。
【黨員幹部學習黨員常青發言稿3】
近日,《長江日報》連續刊發「黨員常青」系列報導,在全市引起強烈反響。報導講述了常青花園一批老黨員退休不忘初心,以黨員身份為驕傲和激勵,踐行著「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的黨員要求,自覺為社區居民群眾貢獻餘力,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學一做」的光榮事跡,為全體共產黨員樹立了榜樣和標杆。
不以善小而不為,常青花園的老黨員們從社區生活的小事做起:照顧留守兒童、協調鄰裡糾紛、巡查社區安全、護送小區孩子安全上學,為社區老人義診、組建法律諮詢志願者服務隊等等。他們自覺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我,自發為社區的建設添磚加瓦。他們做的看上去都是身邊力所能及的小事,但是這些小事體現著共產黨人忠誠擔當的堅定信仰和無私奉獻的為民情懷,是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的到的溫暖與真誠。
共產黨人的信仰已內化為他們的生活習慣,共產黨人的情懷已成為他們一生的追求。常青花園的老黨員們大多都已是花甲老人,但他們信仰不變,追求不止,他們用實際行動在小區人民的心中種下了一棵比金堅、可撼天的常青樹。他們把黨徽掛在胸前,更把黨的宗旨牢記心中。
堅定共產黨人的信仰追求,永葆「黨員常青」應當化為每一位共產黨員的行動自覺,尤其是在當前抗洪搶險的非常時期,每一位共產黨員都應發揚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精神,舍小家、顧大家,以實際行動向老黨員們看齊,向先進典型學習,時時刻刻不忘初心,信仰常青,為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構築堅強的堡壘,讓「黨員常青」在大武漢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