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2023-07-31 07:45:58 2

  「國王」兩目炯炯亮,卻是個結巴。沒有絕對的強者,太陽都有黑子,絕對的美好和絕對的殘缺都是理論上的存在,而那些在某些方面特殊傑出的人物便會成為豪傑、英雄、偉人。這些偶像級人物對於芸芸眾生的意義千千萬,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可以拿來「勵志」,進行「心嚮往之」的期望、憧憬,當然還有行動。《國王的演講》中國王原型為喬治六世,根據史料的記載,片中提及的「幼年鋼板夾腿矯形」以及口吃、緊張等經歷均確有其事,而遜位的其兄正是那位大大有名的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對乎,錯乎,關乎風月,關乎政治,留於後人評說。生活從來比電影豐富,更厚重,然而電影卻始終以「管中窺豹」的角度,以杜康釀酒的提煉濃縮展現,力求集中。

  一、弱者與強者

 當國王還是王爺時,伯蒂口吃地一塌糊塗,在公眾面前的出醜似乎已經是家常便飯,這樣的人生中貴族的身份以及職責都成為沉重的負擔。片中第一次的診療過程中,伯蒂滿口滿口的玻璃球,在醫生極力的催促下,努力地發出了幾個含混不清的音節,繼而難過地低下頭,又迅速地揚起,無奈焦慮地看了醫生一眼,忍耐,忍耐,終於一口吐出了所有的玻璃球,暴怒而去。在這個場景裡,醫生始終站立,伯蒂坐在椅子上,多個仰拍醫生的鏡頭和俯拍伯蒂的鏡頭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伯蒂其實是極端無助的,他的暴怒既是對這種壓力和痛苦的反抗,也是對自我的一種保護,所以他才會不時地看向後方的妻子和旁邊醫生。他像一個溺水者,掙扎呼吸,等待救援。

  「無照行醫者」萊昂納爾的出現正扮演著救贖者的角色,他迅速成為伯蒂的拯救者。兩人的密切聯繫由醫者與患者的簡單溝通開始,進而複雜升華為朋友與知己。在口吃者和治療者這一層面,萊昂納多是絕對的強者,他一再地強調:「我的地盤,我的規則。」(一下子想起周董的歌兒,「在我地盤這兒,就得聽我的」,酷呵。)伯蒂必須服從。(勵志名言)然而伯蒂的身份卻賦予了伯蒂凌駕於萊昂納爾之上的尊嚴和權利,對於伯蒂第一次的拒絕治療和第二次的拂袖離去,萊昂納爾都無能為力。當萊昂納爾的妻子偶遇已經成為國王、王后的伯蒂夫婦時,這位平時生活中遊刃有餘、頗能掌控的女人也有些手足無措起來。而伯蒂對萊昂納爾的信任既給予了後者機會,也給予了後者榮耀。因此,二者的強弱關係始終是雙向的。(這點類似於《女人香》中上校和大學生二者之間的雙向拯救。)

  二、瀟灑與責任

 愛德華的角色拒絕了對王室責任的承擔,選擇了自己的愛情,雖然說愛情依然是一種責任,但是影片的濃墨重彩更在於國王對於國家民族的責任。因此愛德華的瀟灑率性只在於愛情,伯蒂的隱忍堅持對於大眾和人民更具意義。這裡,筆者不做進一步的評判。

  三、有聲與無聲

 片中的伯蒂對白並不少,他一直在近乎努力地說,正是這種執著,凸顯了這位國王的人格偉大。古羅馬哲學家塞捏卡說:「真正的偉大,即在於以脆弱的凡人之軀而具有神性的不可戰勝。」海明威說:「人生來不是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毀滅他,但是不可以打敗他。」他並非無法發聲,而是不能流暢地說,這種斷斷續續惹人嘲笑,令伯蒂難堪,更嚴重地是,無法履行王子和國王的責任。影片中對伯蒂緊張時的結結巴巴的刻畫以及對那些顫抖到幾乎無法發聲的細節描繪正達到了「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白居易有詩:「別有幽愁暗恨生,此處無聲勝有聲。」結巴的伯蒂和基本不結巴的伯蒂都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前者在於努力,後者在於持久地,長期地努力。片尾的伯蒂在萊昂納爾的「圈圈點點」中略顯緩慢地艱難演說,幾乎沒有結巴,這是一個奇蹟,當然也是全片的高潮段落。無論前面崎嶇坎坷了多久,這最後的高潮總讓我等H了起來!所以觀眾並不厭倦高潮,關鍵在於片子能不能讓大家真正地緊張、糾結、感動。

  四、嚴肅與活潑

 小學時校門上左右各書四個大字:「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當時很費解,團結緊張啥,嚴肅咋活潑?後來聽人說這是毛爺爺老人家說的,再後來才知道這是說的不同層面。《國王的演講》是部嚴肅的片子,這點毋庸置疑。對歷史的尊重是嚴肅的,演員的表演是經典級別的,片中所講的責任與承擔、掙扎與成長也是嚴肅的。能稱得上活潑節奏的場景屈指可數,一是36分鐘至37分鐘萊昂納爾對伯蒂進行結巴治療時的肌肉訓練,二是萊昂納爾夫人偶遇國王夫婦的一場,剩下的也僅有伯蒂夫婦重新上門就醫並道歉的那句:「等一個國王來道歉是需要很長時間的。」總體而言,這個貴族man確實是一個「嚴肅的男人」

  在壓抑、痛苦、掙扎之後,他涅槃重生,成功地讓自己成為真正的國王,而不是笑柄。影片的最終,伯蒂輕吐一口氣,帶著王后和女兒們走向群眾,揮手致意。這個男人仍然有些拘謹,有些緊張,可能永遠不能成功地活潑起來,但是無妨,因為他畢竟超越了自己,履行了責任。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