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怎麼寫的(如何寫散文)
2023-07-31 02:00:33 1
散文怎麼寫的?眾所周知,在文學諸多樣式中,散文一向缺乏明顯的文體規範和嚴格的形式要求即便是在20世紀60年代楊朔為代表的散文三大家還是90年代餘秋雨為代表的文化散文,都沒有給出散文的最具權威的註腳,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散文怎麼寫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散文怎麼寫的
眾所周知,在文學諸多樣式中,散文一向缺乏明顯的文體規範和嚴格的形式要求。即便是在20世紀60年代楊朔為代表的散文三大家還是90年代餘秋雨為代表的文化散文,都沒有給出散文的最具權威的註腳。
我以為,散文一詞的詮釋並不十分重要,就像什麼是數學?全世界的數學家至今也沒有給出一致通過的定義。但是散文作者在創作時要把握作品的形散意不散,這一點是至關重的。因為,文化散文尤其是民俗散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知識的闡發、引申、和對有關事物的考據、辯述。這就要求散文在形式寬泛的同時緊緊抓住作品主題的挖掘和烘託,也就是說你在散文裡究竟要表達和說明什麼問題,闡述和解答什麼觀點,為此,所有的景物、肖像、心理描寫和情節內容的鋪墊與敘述都要圍繞主題思想展開。而所有這些都是在創作者的文化感悟力和審美創造力的統攝與提升下才能完成的散如飛鳥、合如行雲的過程。這就要求散文作者不但要有豐富的文學素養,更要有對生活的敏銳洞察力和感知力。一篇好的散文必須體現出「知性」與「感性」的內質,並使二者有機地融合,這才是優秀散文的重要的評判維度。也只有如此才能避免散文摻進一些亞文學及至非文學的因素,流同於缺少主題、哲思、和邏輯性的各種各樣的文章。知性即知識,是靜態的;感性是運用所學知識觀察生活後心靈的頓悟,是動態的。在這裡我必須指出,不是所有的有知識的人都有感悟力,但是感悟力是建立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的。對於一個真正的散文作者來說,只有在淵博知識的基礎上去發現,去思考,才有知性升華為感性的可能,最終進入即能忽發奇想,也能一揮而就的境界。臺灣學者余光中先生在他《散文的知性與感性》一文中指出:「常見知性之中含有感性,或是感性之中含有知性,而其所以出色,正在兩者之合,而非兩者之分。」由此我們知道一篇好的散文不但要由知性上升為感性,更要在知性與感性的敘述中彼此交融才是最高境界。
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中國的散文呈現著虛構的態勢和寫實的態勢,至今這兩種態勢仍在文壇上延續著。說實話,我不主張那種虛無縹緲的、文字很豔麗的、詞句較時尚的、僅僅是寫人敘事沒有主題和哲思的散文。對網上那種無病呻吟、多愁善感的既無閱讀基礎又無創作功力的「散文」或小說更是不敢恭維。讀者喜歡的是揭示生活真諦,追溯生命本源,能給人以深刻啟迪和美的享受的散文。一個優秀的散文能透過生活的表面現象,直抵人的靈魂深處,以中華民族儒、道兩家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深邃的哲學思想,喚起人的良知,明白做人的道理,懂得世間萬物的規律。
岑參說:「散文貴在立意,或愛或恨,或內心獨白告訴讀者。」我堅信,無論是現在和將來,也無論科學技術和物質文明發展到什麼程度,人類無法滿足的欲望和社會的諸多缺憾都將是客觀存在的。為此,在倡導中華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今天,更需要許多正直有良知和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家去啟迪和引導人民群眾超越世俗功利的誘惑和羈絆,返璞歸真、回歸自然,共同創建社會的文明與和諧,去尋找人類永恆的精神綠蔭的場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