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甄選感動中國觀後感

2023-07-31 16:21:05 5

  昨天晚上,中央電視臺播出《感動中國》節目。這個節目,不知從何時開始,一年一次,全稱應該是:某某某某年感動中國人物。昨晚看到的,當然是20xx年度。節目採取晚會形式,由敬一丹,白巖松主持。說是節目,其實是20xx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儀式。敬一丹和白巖松,都是央視資深主持人,主持這個儀式,很得體。晚會氣氛莊重,肅穆,高尚,神聖。主題配樂,主持人風格,與現場氣氛相互烘託,相得益彰。對每一個獲得感動中國稱號者的頒獎儀式,簡單而凝重。先是在大屏幕,用短片介紹稱號獲得者的簡要事跡,然後請其到臺上亮相,聽其獲獎感言。最後的程序,是由一對兒童男童女,奉上獎盃,獻上鮮花。

  獲獎者,有的是德高望重,享譽海內外的專家學者,為了祖國的繁榮強盛,雖歷經磨難而終生不悔;有的是解放軍下級軍官,在國家與民族遭受大災大難之際,舍小家,顧大家,置自己親人安危於不顧,奮力搶救別人,義無反顧;有一位公眾人物郭明義,這個時代的活雷鋒,樂善好施,自己並不富裕,卻長期以助人為樂,救助,幫助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有的雖出生在上海大都市,卻紮根西北大草原四十餘年,用自己的醫術,默默為草原人民服務;有的自己身陷貧困,卻胸懷慈愛之心,在靠為別人捏腳,足療賺取微薄生活費的同時,長期資助貧困學生,助其成人成才;有的作為普通士兵,頑強磨礪自己,上天入地,身形矯健,一顆報國心,全身硬功夫;有的作為教師,面對突發的火災,英勇不懼,不顧生死,數次出入往返現場,先後救出多名受難兒童,自己最終被火龍奪去年輕生命;有的作為監管警察,自己身患腦癌,但樂觀堅強,以自己的職責與愛心,對在押包括死刑犯在內的重刑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那些不久於人世的生命,同樣也感受到人文的關懷與人世的溫暖;有的身為列車長,在自然災害面前,沉著冷靜,科學有序地疏導數百名被困在懸浮於岌岌可危的斷橋上的列車裡的旅客,而腳下就是肆虐的滔滔洪水……。頒獎儀式的最後,有一個特殊群體,獲得了20xx年感動中國人物特別獎,他們就是赴海地維和,不幸遇難的共和國八位警察。這些獲獎者,都是我們國家與民族的驕子,我們社會的驕傲。他們當中,絕大多數都是各行各業的普通一員。像那位獲獎的農村大姐,只是一個在桑拿洗浴場所,為別人捏腳足療的力工。然而,她卻以自己堅持不懈的善行,贏得了人民與社會的肯定與尊重。是的,這些獲獎者,分別以自己的獨特義舉,感動了中國。烈火現英雄。一些獲獎者,是在突發的災難面前,放射出了令人尊敬的美好的人性光芒,並作出壯舉。大多數獲獎者,其實就是默默無聞的普通人。但是,正是這些普通人,卻為了一個心願,長期付出自己的愛心,自己的貢獻,苦了一個自己,幸福無數別人。獲獎者中,大多數都親身來到了現場;一小部分沒能來,因為他們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為了國際主義,而英勇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對於這些中華民族優秀之子,怎麼褒獎,都不過分。他們理應贏得社會的尊重。那些吃飽了沒正事兒可幹的宣傳工作者,應該把眼光對準這樣的優秀人物,認識他們,熟悉他們,理解他們,宣傳他們,弘揚他們。創造與人為善,助人為樂,團結友愛,無私奉獻的清新的社會生活氛圍。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與社會,才能有希望,才能永遠充滿勃勃的生氣。

  整個儀式,都是由那對兒童男童女負責頒獎。對於這樣的安排,組織者也許自有他們的苦心。大概這是對我們民族的未來,寄寓著希望。然而,我認為,如此隆重的重要活動,無論是官辦,還是民辦,國家主席應該來,政府總理應該來,宣傳部長更該來。理由很簡單,卻充分。因為他們感動的,是我們整個中國。我們需要這種感動。

  我想,真正的感動,的確傷感,可是它補心,並且化作繼續前行的信心與勇氣。有的時候,感動讓人脆弱,因為它總是觸碰你內心裡最軟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時候,感動讓人堅強,因為當你看到身邊還有那麼多人,有尊嚴,善良堅強的活著的時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氣。

  其實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著別人,也感動著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逐漸富強起來,也是因為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

  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麼,為集體做些什麼,為家庭做些什麼,那我們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而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就越來越好了。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於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正像別人說的,被別人感動,心動,被自己感動,心暖。讓我們向這些偉大人物致敬,學習!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