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神奇的克隆科普類說明文
2023-07-26 00:04:09 2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介紹克隆技術的科普類說明文,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有關克隆技術的科學知識。在《神奇的克隆》一文的教學中,我主要注意了以下幾個問題:
1.要求學生找出體現克隆「神奇」的生動形象的語言。這一環節我讓學生自由回答來完成,學生紛紛找出許多生動形象的詞、句、語段等,充分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積累了語感。
2.激起興趣,學習說明方法。與學生共同探討介紹克隆是什麼時的說明方法時,我先讓學生從前四個自然段中找出了克隆的定義,而後以一句話:「作者在介紹什麼是克隆時,本身一句話就可以說完,可作者居然用了四個自然段。這是不是太囉嗦了?」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興致盎然,紛紛思考,答案精彩迭出。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本段運用分類別、舉例子、下定義等說明方法,從四個角度分別介紹克隆是什麼,使克隆知識的介紹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用好資料,活學活用。如克隆羊的誕生過程中,我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介紹時,配上圖片展示。學生邊聽邊看圖片,其樂陶陶。其後我再向學生展示克隆技術下誕生的其它動物品種,大大激發起學生的熱情。再如,克隆技術在造福人類方面,遠遠
不止課文所提及的內容,第八節最後的省略號,給讀者留下了太多的想像空間,引發讀者去想像克隆技術的「誘人的前景」。因此,還引導了學生交流從網絡、書籍等地方了解到的克隆技術在造福人類方面的重要意義。
4.激發思維,大膽想像。在認識到克隆是把「雙刃劍」後,讓學生天馬行空想像,「假如我能克隆,我想克隆……」要求學生做到想法必須對人類有益。此處的設計旨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課後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在課後可以暢談自己的想像,以此達到領悟
課文語言內涵的目的。
最後談談我教本課的困惑:本課教學過程中,體悟和讀書之間的矛盾還是沒有處理好。雖然也知道在讀中體悟,在體悟中讀,但是一到課堂上,要麼缺少讀書,要麼體悟得不深入。看來,自己以後還要錘鍊基本功,真正馳騁於語文天地,真正暢享到語文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