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量子力學的心態(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2023-07-25 20:17:31 3
接受量子力學的心態?讀完這篇1500字的文章需要多久?有人說只需4秒,大概相當於一次呼吸的時間,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接受量子力學的心態?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接受量子力學的心態
讀完這篇1500字的文章需要多久?有人說只需4秒,大概相當於一次呼吸的時間。
這是一種名為「量子波動速讀」的方法。根據宣傳,使用此方法可以在1-5分鐘內,看完一本10萬字的書。用「看」來形容,還不太準確,因為閱讀的方法,是以幾乎看不清每一頁內容的速度快速翻動書頁,使大腦中出現書本的動態影像。
即使書倒著拿,也絲毫不影響閱讀速度和效果。這種速讀法還有一個更高級的版本,閱讀者可以蒙上眼睛,「讀」完全書。由於翻動書頁能激發大腦潛能,所有的外語都能自動翻譯成閱讀者的母語。
近日,一段宣傳視頻讓很多人知道了這種10年前就已經傳入中國的速讀法。視頻裡,10多個孩子正襟危坐,目不轉睛地盯著手中快速翻閱的書籍。有據可查的資料顯示,這種閱讀法的發明者是一個名為飛谷由美子的日本人。她從2005年開始相關教學活動,並於次年出版一本名為《量子波動速讀:激活你孩子的思維》的書籍,這本書在亞馬遜等平臺仍在售。
使用「量子波動速讀」,閱讀速度至少可達2萬字每分鐘,而一般人的閱讀速度是500字每分鐘,僅為前者的40分之一。
從原理到方法、效果,這種閱讀法都明顯違背常識,卻在世界範圍內頗具市場。北美、歐洲等地有不少擁躉,目前,我國北京、廣州、杭州等城市也有一些機構開設相關課程,價格從2萬元到10萬元不等。這些機構多數甚至不具備經營資質。
它們的宣傳有一個共同點,即只有孩子能學會,「等到大腦定型,就無法感受到這種神秘力量了」——畢竟,年齡再大一些,孩子就該懂事了。而這個年紀的孩子的家長,又是最焦慮的一群家長,他們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教育大坑,「量子波動速讀」只是其中容易察覺的。
很多人都聽說過「全腦開發」和「左右腦分工」理論,前者大意是說人的大腦沒有完全開發,我們只用到了大腦潛能的10%,愛因斯坦更聰明,是因為他開發了15%。後者是說人的左腦負責邏輯分析和語言刺激,右腦負責感性理解和圖形刺激,這個理論還獲得過1981年諾貝爾獎。
但這兩個廣為流傳的理論其實都是偽科學。每個人都用到了100%的大腦。這個理論能流行,大概是因為這種說法能給自己安慰。左右腦分工理論只是在獲獎前後短暫地在學界流行,獲獎者次年就在《科學》雜誌發文反思自己的研究,該領域多名科學家也用新的實驗對這項理論提出否定和批判。
這並不影響它們的流行。莫名其妙火起來的,還有作曲家莫扎特。不管喜不喜歡,孕婦大多會買莫扎特的音樂在懷孕期間反覆播放,但目前沒有任何科學研究能證明,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使人變聰明。也許是覺得這些說法聽起來有道理,也許是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想法,人們心甘情願地走入了騙局。
作為騙局,一定不能少了洋氣的名字。宗旨是要高深,一般人聽不懂,但又要讓人覺得科學。過去,承擔這個作用的是「磁」「納米」,搭上了這些詞,產品就會好賣。經過多年科普教育,它們失去了魅力,接棒的是「量子」。
近年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量子計算機、量子通信衛星等研究進入公眾視野,讓人們認識了「量子」這個詞。它是現代物理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用於描述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理量,一直是物理學研究的熱門方向。但量子相關理論基本只在原子,甚至更小的層面發揮作用,和我們的生活用品還扯不上關係,目前所有冠有「量子」之名的生活用品,都是噱頭。
在電商平臺搜索「量子」,能跳出上千種「量子商品」:量子水、量子保溫杯、量子鞋墊、量子眼鏡、量子煙盒……有「量子吊墜」聲稱可以防輻射,還有人販賣能發出「量子波」的機器,對人使用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打到食物裡,讓食物更健康。
把這些產品裡的「量子」換成「磁」或「納米」,就是20年前流行過的套路。
甚至有醫生稱「直系親屬間存在量子糾纏現象」,可以靠給媽媽扎針灸,治療孩子的病。如果這是真的,那我們以後也不用再比對DNA了,靠針灸就能做親子鑑定。這些年,「量子」也成為繼相對論、永動機、黑洞等領域外,又一個「民科」扎堆兒的領域。
很多人曾調侃科幻作品「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解釋不通,穿越時空;腦洞不夠,平行宇宙」。如今,這句調侃已不再限於科幻。所有解釋不通的問題,通通推給量子,總有些人會相信。它聽起來高大上,最重要的是,懂的人少。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也許該對「民科」友善一些。至少,他們還是在探尋真理,而不是打著「量子」的幌子謀財或害命。
責編:秦璐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