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北極趣事
2023-07-25 20:50:23
一、別問時間
對於極點來說,地球所有經線都收攏到了一點,無所謂時區的劃分,也就失去了時間的標準,這的確是一件相當麻煩的事情。由於缺乏共同標準,在極地工作的各國考察隊員只好保留各自國家的地方時間。因此,當我國考察隊員在北極考察遇到外國人時,一般不問「現在幾點啦,因為他們的回答往往使人感到莫名其妙。一位美國考察隊員曾這樣描述他們在北極點舉行壘球比賽的情形:
「那隻小小的壘球一會兒從今天飛到了昨天,一會兒又從昨天飛回今天。」
二、一年一天
在北極,一年的時光只有一天,也就是一個晝夜。即使在仲夏時節,太陽也只是遠遠地掛在南方地平線上,發著慘澹的白光。太陽升起的高度從不會超過23.5°,它緩緩地環繞著無邊無際的白色世界移動著。幾個月之後,太陽運行的軌跡漸漸地向地平線接近,於是開始了北極的黃昏季節。很多攝影愛好者對於日出日落的豐富色彩和壯麗景色十分嚮往,他們往在辛苦等待很多天,才能憑運氣抓住幾秒鐘拍攝下最美麗的畫面。如果他們到北極來,捕捉日出日落的美景該是多麼容易!因為在這裡,每個黎明或者黃昏都能持續一兩個月。這裡的整個秋季就是一個黃昏,隨之而來的將是漫漫長夜。極夜又冷又寂寞,漆黑的夜空可持續五六個月之久。直到來年三四月份,地平線上才又漸漸露出微光,太陽慢慢地沿著近乎水平的軌跡露出「自己的臉龐」──北極新一年的黎明開始了。
三、環球一周
對於地球這樣一個球體來說,哪裡算是盡頭呢?南極的前後左右都是朝北的地方,推而論之,北極前後左右都朝南。當然,這僅僅指的是地理極點而已,也就是地球自轉軸與固體地球表面的交點。當你站在北極點上,只需原地轉一圈,便可自豪地宣稱「已經環球一周了」。
四、生肉好吃
生肉好吃嗎?民以食為天,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生活在北極地區的居民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寒冷而是食物不足。大多數的愛斯基摩人每年至少進行兩次遷移,主要是為了尋找較充足的食物,為漫長的冬季儲備食品。大自然提供給愛斯基摩人的植物類食物非常少,所以他們的食物以各種哺乳動物和魚類為主。愛斯基摩人有吃生肉的習慣,這並不全是因為燃料不足,而是因為缺少植物類食品,人體無法攝取足夠的維生素,而煮熟的肉會喪失大部分維生素。缺乏維生素,人就會大大降低對敗血病的抵抗力。吃生肉是愛斯基摩人千百年來同這片荒原鬥爭所取得的生存經驗。早期探險者常常鄙夷愛斯基摩人這種原始的飲食習慣。但後來無數事實告訴他們,要想在這片寒冷、缺少植被的地方生存,就必須習慣於吃生肉,喝新鮮的動物血,否則將無法生存。愛斯基摩人的食譜可謂種類繁多,營養豐富,無奇不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中遊的,只要能獵取到的動物,都成為愛斯基摩人的盤中餐。倒不是由於愛斯基摩人個個都是美食家,而實在是因為總量上的食品短缺,所以他們能得到什麼,就吃什麼。
五、積雪建材
極地由於交通運輸十分不便,因此積雪就成了當地最方便的建築材料。世界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北部的愛斯基摩人過著隨時遷移的漁獵生活。為了適應這種生活習慣,他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地取材,隨心所欲地利用積雪作為建築材料,建造起一座又一座令人讚嘆的「愛斯基摩人小雪屋」。很多在北極寒風中凍得四肢發僵的探險家和旅行者,一踏進愛斯基摩人低矮的小雪屋,都曾用動人的筆調和喜悅的心情來追述小雪屋的溫暖與舒適:有的說像沙漠裡的遊子遇到了清泉,有的說像漂流的海船遇到了大陸……的確,那沁骨的寒冷已留在屋外。雪屋中央的北極白熊皮上,坐著雪屋主人的一家,旁邊燃燒著一堆熊熊篝火,茶壺噝噝地噴出白色的蒸汽……在雪堆裡烤火有沒有危險?不必擔心,雪屋剛開始點篝火的時候,屋裡的牆壁和天花板會融化一些,但融化的只是一小薄層而已。當牆壁和天花板上融化的薄層慢慢凍結成一層冰殼以後。篝火再也不會融化冰殼和冰殼外面的雪屋了。根據不少北極探險家的報導,這種小雪屋裡的暖和程度,即使屋外氣溫達到-50℃,雪屋裡的人也可以不穿毛衣。
六、生存絕技
生活在北冰洋裡的哺乳動物有與眾不同的保暖方陪。例如,一隻海獺的身上竟生有8億根毛,而一隻海狗的身上每平方釐米則有46000根毛。它們身上的毛如此之密,以至於連無孔不入的海水也無法滲透進去。在這些濃密的毛髮之中充滿著乾燥而溫暖的空氣,使它們即使在冰冷的海水之中,也能生活得非常舒服。
海豹、海象和鯨等大型海洋哺乳動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它們的體型都呈圓形,像個炮彈似的,這不僅使它們在遊動時大大地減少阻力,而且也有效地減少了熱量的散失。當然,它們之所以能在冰冷的海水中保持住自己40℃左右的體溫,主要還是得益於極厚的皮層和皮下那層厚厚的脂肪。不同種類的鯨,其皮下脂肪的厚度是不一樣的,有的只有幾釐米,有的厚達半米,起到了很好的隔熱作用。然而,有其利則必有其弊,當鯨魚長時間的遊動或者遇到危險拼命逃跑時,其身體內產生的大量熱量就很難散發出去。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其皮層表面以下分布著一個密密麻麻的血管網絡,由神經和肌肉加以控制。當其過熱時,大量熱血就會流進這個網絡中加以冷卻,使體溫降到3℃左右,其作用就像汽車的散熱片差不多。
在北極,連小小的旅鼠也有其絕招。在嚴寒的冬季,它們是靠地道戰求生存的。但是,要在凍土打出四通八達的地道網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每到秋天,旅鼠的前爪就會長出一個厚厚的角質層,就像是兩把小鏟子似的,打起洞來就要快得多了。
狐狸、狼、麝牛和北極熊等大型動物主要是靠豐厚的絨毛和不停地運動來保持體溫並抵禦寒冷的。北極熊雖然有時候也會冬眠,但卻不是抱頭大睡,而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保持著高度警惕,只要稍有風吹草動,它們會立刻覺醒,隨時準備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