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科學作文700字
2023-07-25 16:13:53 1
篇一:生活中的科學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科學世界非常奇妙,科學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好處和方便。
接下來,讓我向大家來介紹生活中的科學吧!
生活中電視,電腦等等都是科學帶來的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高速磁懸浮列車。高速磁懸浮列車是人類挑戰交通速度極限的象徵。作為一種新型的軌道交通工具,高速磁懸浮列車是對傳統輪軌技術的一 次全面革新。它不使用機械力,而是主要依靠電磁力使車體浮離軌道,在無接觸、無摩擦的狀態下實現高速行駛,享有「地面飛行器」和「超低空飛機」的美譽。
高速磁懸浮列車最大的優點是快,其時速可達四百五十至五百公裡,而且對環境影響小,線路佔地面積也較小。磁場強度低,耗能較低。由於是在軌道上懸浮行駛,且按飛機的防火標準配置設施,因此 ,乘坐平穩舒適,安全性非常高。
千萬不要以為我只向大家介紹高速懸浮列車,接下來我和爸爸來做一個實驗。實驗開始了,只見爸爸先將水和酒精倒在一起(水多,酒精少),把它們攪拌均勻。再把小布塊放在水裡給「 泡澡」,大約 「泡」了一兩分鐘,爸爸輕輕把它拿起,放在三角架。最後點燃了打火機,火把小布塊給「包圍」,可是拿小布塊「毫無辦法」,過了一會兒,小布塊「毫髮無傷」,只冒出了一股怪味。
「爸爸,你好厲害哦!」我羨慕地說。「沒什麼,小菜一碟!」爸爸笑著說。「可是,這小布塊為什麼燒不起來?」我問爸爸。「這······這······這······我······我也· ·····不知······道。」爸爸支支吾吾地說,聲音明顯比原來低了好多,像做錯了什麼事的小學生,在老師面前認錯,「壞爸爸,壞爸爸,壞爸爸······」我嘴翹得老高,故意賭氣, 大聲地說。這時,在一旁的媽媽聽了我和爸爸的對話,走了過來對我倆說:「那塊布塊之所以燒不怕,是因為剛才那布吃飽了酒精和水的混合物。酒精一遇火,就會燃燒,而水的蒸氣卻『保護』了布塊 ,讓火苗在水蒸氣處『徘徊』,所以布塊就燒不掉了」。聽了媽媽的講解,我和爸爸異口同聲地說:「哦!原來是這樣。」
這就是生活中的科學。
篇二:生活中的科學
生活中有許多有趣的科學現象,只要你細心觀察,就一定能發現,就象上次……
記得那是一個星期天的早晨,吃早餐時,我把一個煮熟了的雞蛋剝了殼,豎著放在一個玻璃瓶的瓶口上,雞蛋有一小半沒入了瓶中。我習慣地用手指按壓著雞蛋,雞蛋被我按進了瓶子裡,但是卻碎成了 幾塊。我呆呆地望著瓶中破碎的雞蛋,忽然聽見媽媽在喊:「研研,你怎麼不吃早餐,在發什麼呆呀?」「媽媽,我在想有沒有辦法把這個雞蛋完好無損地放進瓶子裡呢?」我向媽媽提出了這個問題。 媽媽想了想胸有成竹地說:「應該沒問題。」
只見媽媽找出幾張廢紙揉成一團,用火柴將紙點燃後小心地丟進瓶子,大聲地對我說:「看,我要變魔術了!」接著她把一個剝了殼的雞蛋放在瓶口上,用手輕輕按壓,只聽得「啪」的一聲,雞蛋完整 地掉進了瓶子裡。啊,太奇妙了,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著急地問:「媽媽!媽媽!快告訴我,你有什麼決竅?」媽媽神秘地說:「你看我做個實驗,就會明白了。」媽媽把一支蠟燭放在小碟子上,再 把碟子放到一盆水裡,讓蠟燭伸出水面三分之一左右,把蠟燭點燃。然後用玻璃瓶把蠟燭反蓋起來,又在瓶口放幾個支撐物把瓶子託起來一點,讓水可以進出瓶子,媽媽還在瓶子外壁上做一個與水面齊 平的標記。蠟燭燃燒一會兒後,就熄滅了。這時,我發現瓶子裡的水面已經上伸到瓶子中空部分的五分之一。怎麼會是這樣呢?媽媽告訴我:「當蠟燭燃燒時用掉瓶子裡的氧氣,氧氣大約只佔空氣的五 分之一。氧氣用完後,火焰熄滅,水被外邊的空氣壓力推進瓶子裡。在推雞蛋進瓶的實驗中,由於剝了殼的雞蛋把整個瓶頸都封住了,所以外面的空氣不能進入瓶子裡來取代消耗掉的氧氣,於是瓶裡的 氣壓降低,蛋就被吸入瓶子裡了。」
這次實驗真有意思,既增長了科學知識,又豐富了課餘生活。看來在我們身邊,就有許多科學現象等著我們去探索!
篇三:生活中的科學
有人曾經說過:「生活是一門大科學」?不錯,生活的確是一門大科學,想要了解科學,必然要先體驗生活,體驗生活中的科學。
可以說,每個人從一出生就開始不停地發問。曾懵懂無知地問過:「人為什麼會死?人死後會怎麼樣?」也許,我們曾天真無邪地問:「天空為什麼是藍的?」「為什麼會下雨?」「為什麼會有雷聲?」
也許,就是從這些現在看來愚昧無知的問題中,我們開始了走向科學的徵途,學會了用一個一個的問號來探索科學。
上學了,我們從書上?課本裡?老師那兒了解到了許多無法從家人那兒學到的知識?成了一名五年級學生的我終於明白了,下雨既不是老天爺在哭,也不是海龍王的傑作,而是一種自然現象,它可能是由冷暖氣 流相遇形成的鋒面雨,也可能是含著水汽的氣流隨著山勢上升而形成的地勢雨,還可能是由颱風帶來的颱風雨?我也明白了打雷是雲層中的正負電子碰撞的結果而不是雷公發怒?
「救火不用水」—— 周末奶奶在廚房做飯,突然,鍋裡的油燒了起來,我看見了急忙喊:「奶奶,快用水澆滅它!」奶奶沒有去拿水而是迅速拿起鍋蓋把鍋蓋上了,一會兒,火就滅了。我驚奇的問奶 奶:「消防員叔叔救火都是用大水車澆水滅火,你為什麼不用水呢?」奶奶笑著說:「救火也不一定都是用水的,尤其是油著了的時候更不能用水了。因為油輕水重,往鍋裡澆水油火就會迸出來,不但滅 不了火,而且容易引起更大的火災。」奶奶還告訴我:火燃燒需要氧氣,油鍋著火後迅速把鍋蓋上,一會兒,鍋中的氧氣沒了,火也就滅了,我聽了恍然大悟。
然而,僅僅知道這些是不夠的?我們可以從拆裝鐘錶的過程中明白鐘錶的構造;我們可以從種植花草的過程中知道植物如何生長;我們還能從門的「變形」中明白熱脹冷縮的原因?
也就是在生活中這些看似簡單的親手操作的過程中,我們一步步地走近了那看似遙遠的科學,了解了很多科學知識。
是啊,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科學,也可以說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關鍵是看你會不會去認真的觀察它們、發現它們,真是「處處留心皆學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