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穹頂之下》觀後感3000字

2023-07-25 23:32:00 1

  在我開始寫這個題目的時候,突然回到小學時代剛剛學習中文作文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要看一些影片然後寫一個觀後感來總結自己的所思所想。我很久沒有寫這個文體了。昨天天氣不錯,周日午後的天壇公園溫暖安靜,我帶著孩子和小夥伴們一起玩了一下午,渾身酸痛,之前手機網絡上已經鋪天蓋地都是評論和轉載,我的朋友圈幾乎要為之刷屏了,我有要求自己把周末還給孩子的承諾,所以一直按耐著直到她上床之後才打開手機,我看了45分鐘,很感興趣,但是我實在太累了。周一剛剛在辦公室看完後半段。靜下心來,可以寫下一些文字。

  寫觀後感之前,我必須先說說自己關於這篇報導負面評論的感受,最反感的就是,用自己孩子生病的事情煽情,強扯出腫瘤和霧霾關聯。首先,腫瘤這個詞看官你理解錯了,腫瘤這個詞不等於癌症!!不是必須死人,必須遺傳的!!惡性腫瘤=癌症(不包括白血病)。因此,我個人感受是柴靜僅僅是因為孩子一出生就必須接受手術,承擔了失去孩子的恐懼這樣的心情。在這樣的心情下,平時我們視而不見或者不太重視的霧霾,也因為她升級做了媽媽而真心開始關注起來。這僅僅是作為母親,她進行這場自費調查的動機之一。我相信這個調查背後帶來的商業價值肯定有,但是它的影響力和感召力,才是最最重要的。那些說什麼柴靜私生活帶來遺傳問題的扯淡評論,我只能說如果真的看完報導你還能說出這樣的話,我操,你丫多吸幾口霧霾去吧。

  我在洛杉磯生活了三年,3年期間,頭一年是懷孕生產,後兩年等待幼子完成初生後密集注射疫苗的階段,然後回國。在洛杉磯的3年,成了我人生的轉折點,最大的改變,就是生活態度的改變。

  我在洛杉磯期間,遇到租房和房東之間的矛盾,帶著幼子被迫搬出來,當時在當地朋友的幫助下,成功訴訟並贏得了那場官司,作為一個外國人,一個租房者,去起訴一個美國身份的當地老闆,你覺得我勝算有多大??是的,我贏了,要不肯定也不在這裡說了,這就是制度下的公平,同時也是我的行動力。雖然我贏得了官司,但是對方沒有退還我的押金,我那1900美金永遠沉寂在我回國前夕的聖蓋博市,但是想不到還有法規來約束,我又在臨行前去了州房屋交易管理中心,將法院的結案記錄上交,讓政府管理部門設置該處房屋的交易禁忌,也就是說,雖然他現在不給我錢,這輩子他最好不賣房子,如果他賣房子就必須找到我,給我錢,我才能要求政府撤了這道緊箍咒。

  凡事,只要有合理合法公平公開的制度,總歸是有路可走的。在整個執行過程中,沒有人因為我是持有籤證的留居外國人而歧視我。我也沒有到某個政府門口去扯條幅下跪。我需要的就是到法院拿回起訴的法律規定,按照步驟一步步進行,巧妙取得證據,堅定信心,在開庭前,熟練英語。

  這是我在美國3年,通過爭取,感受到的最大的權力!

  柴靜調查中突出的一句話,就是「你是有這個義務,但是你沒有權力!」。我沒有從政,只在公司中做過,我很有幸在一個制度政策不斷完善,並飛速發展的企業。我感受過制度的約束,也感受過制度流程帶來的便利。深知一個龐大的系統的運行,必須經由一個個相互關聯的制度來把控和推動。

  大到國家的發展,必須最終把眼光落實到「人」這個最基本的字眼上來,這個人,不是特權階層,而是普通老百姓。是必須依靠每天按時上班才能生活,每月按時繳納保險才能看病,每月領退休金才能安心的老百姓。

  我的辦公室恰好租在了中石油的家屬院,這個小區比很多買的貴的要死的商品房社區要乾淨有序的多。我住的小區也是商品房,我們的物業對業主的態度,簡直無法跟中石油這個小區相提並論。我們小區開放的停車位遠遠超過進入的車輛,收取停車費的不負責車輛的管理,只負責收費,並且不主動提供發票。每次我把錢交出去的時候,總覺得我是被剝削的而不是被服務的。

  小區旁邊幾年前蓋了變電站,當時居民鬧得沸沸揚揚集資上訴,提供500萬千伏變電站輻射與疾病的關係,然後最後起訴的小區居民,很多被單位脅迫不得參與,很多為了孩子健康被迫賣房離開,甚至失望移民。眼見這個小區的居民檔次不斷更替,漸漸淪為租房者和公司的選擇而不是居住。在這個不斷淪落的過程中,我的孩子從國外回來了,住在這裡,變電站建起來了,而且圍著變電站又蓋了新的回遷房………我看著柴靜片子裡那個炸毀了一個煙囪過幾年又蓋了個更大的,立刻想起了這段。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想改變,而是改變的成本遠遠超過了我們的能力。

  這時候,我又不禁再次想到那些批評柴靜的言語。我仔細看了好像不是女人。也許女人更感性,但是我總覺得男人與女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並不是性別和能力,而是生育。這是無法分享的一種天然的延續力。不得不說,很多的汙染來自於對權力的爭奪,那些權力爭奪者,多半的都是男人,雖說每個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家庭,有兒有女有妻子母親,然後他們爭奪的目的中,有多少是為了她們。

  在這個空氣裡都飄著錢的味道的國家,我不相信那些人不知道汙染的危害。可是多少人就算是這樣,仍然將手伸到資源的前面。

  要說看完這個片子,家裡有孩子的,沒有一絲絲移民離開的念頭,我都不信。這種離開,不管看起來多麼榮耀,總有一絲逃難的意味。做母親的人內心最大的念頭,就是保護自己的後代能夠健康長大。也許我們也能夠為霧霾身體力行做些什麼,但是我們願意奉獻了自己,卻不願意奉獻自己的孩子。我們可以響應號召少開一天車,減少碳排放,保護資源,節約用水。我們願意奉獻了自己跟著國家由壞變好,慢慢變老,我們卻不願意讓孩子拿整個童年在等待國家治理霧霾的遙遙無期中,艱難成長。每一次的霧霾來臨,我看著18樓的外面低空中一層灰濛濛,我都不願意送孩子出家門。好多次我看了手機指數說霧霾300多,老公居然說空氣挺清新。我不止一次的想過為什麼男人無法身體力行的去感受別人呢?那是他的孩子呀。可事實真的就是如此。不是他的錯,我也不知道該怪誰。

  我想這個國家已經到了必須要改變的拐點了,這個點的撬動者很有可能就是柴靜的這個《穹頂之下》。同樣作為的母親,我只為她能夠用這樣的方式站出來保護自己的孩子而叫好。一個看似弱小的女生,能夠用這樣強大的方式,用這樣沉著冷靜的做法,用這樣長的時間暗自努力,用這樣的爆發力啟動公眾市場,帶給政府有理有據的壓力,除了佩服,我還選擇毫無理由的贊同和行動。

  每一種巨大的改變,都不是短期內發生的。每一個做媽媽的,最好的教育方式都是以自己的能力給寶寶做出榜樣來。如果你希望他成長為一個勇敢的人,你就必須面對危險的時候選擇勇敢。

  如果你希望他成為一個獨立思考的人,你就必須頂住壓力站出來,做自己。

  希望國家不要讓我們等太久,希望移民的朋友們能夠回來。希望父母和孩子在一起,越久越好!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