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蔥是蔬菜嗎(民勤沙蔥成了生鮮界的)
2023-08-02 16:31:51 5
農戶採割沙蔥
精心挑選的沙蔥銷往全國
聽說了嗎?最近,原本在甘肅民勤的荒地、草地裡面十分常見的沙蔥,在南方走紅了,被網友們送上了熱搜,成為「吃貨」的新寵。
「讓沙蔥走上全國各地人民的餐桌,我和這裡的村民們花了10多年的時間。」盛夏時節的民勤縣大壩鎮八一村天綠維沙蔥採收儲運處理中心,村民們正忙著採收沙蔥,正在查看沙蔥長勢的甘肅省民勤縣天綠維種植專業合作社總經理張凱說,隨著盒馬鮮生把沙蔥帶到全國市場,現在民勤沙蔥種植戶越來越多,農戶們收入都實現了翻倍,沙蔥已經成了民勤農民致富的金苗苗。
「10多年前,我聽都沒有聽過沙蔥。」
沙蔥是百合科植物的一種,是多年生草本,多以簇生存,主要生長在一些條件惡劣的戈壁中,它的外形與幼蔥很相似,因此得名叫沙蔥。張凱就是將沙蔥送上「盒馬」的人,他說:「10多年前,我在北京做餐飲管理時,聽都沒有聽過沙蔥。」他和沙蔥的情緣始於一位山東老人講述的西北知青的往事。
老人告訴張凱,在那個年代,沙蔥養活了好多的知青,他懷念那個年代的知青生活,想念沙蔥的味道。只是,無論是北京還是濟南、上海的超市裡都找不到沙蔥。老人眼裡的遺憾一下子就打動了張凱。「我就想,沙蔥一定是一種特別珍稀的美味,我能不能讓全國人民吃到這種美味?」從那時起,張凱有了做沙蔥的想法,但10年前,沙蔥只有野生的,只能夏天吃點,數量還有限,根本不成規模,網絡更是幾乎沒有關於沙蔥的任何報導。
一個偶然的機會,張凱聽說在甘肅的民勤縣有人種沙蔥。「我馬上趕到民勤縣,在離縣城十多公裡的八一村,看到了人工種植的沙蔥,雖然只有幾棚,但對我來說,真的是如獲至寶。」就這樣,張凱開始了他的沙蔥事業……
「農戶收入翻倍,民勤成了最大的沙蔥產區。」
沙蔥的外銷之路並不好走。剛開始,大家以為沙蔥和看到的白菜土豆一樣,採割完直接發走就好了,「冬天還好,損失不大,但夏天,客戶收到貨時,很多都爛了,只能扔了。」於是,張凱在民勤的種植基地住了整整一年,和農戶共同研究沙蔥採割、降溫、包裝、運輸等問題,層層解決。經過一年的摸索總結,終於能把沙蔥源源不斷地從民勤運到了呼和浩特,雖然還會出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比起以前好了很多。張凱看到了希望,又貸款投入180多萬,買了專用設備,自備冷藏車,擴建了冷庫,自建了精選小車間。
經過幾年折騰,沙蔥的銷量越來越大,新疆、包頭、呼和浩特、銀川、蘭州、西安方向的沙蔥銷量也是越來越大,幾乎是供不應求。「基地的農戶嘗到了甜頭,種植戶越來越多,現在整個村子都在種,還往蘭州、中衛、酒泉、銀川等地發貨。」張凱說,「八一村已經成為民勤縣最富有的村,農戶們收入翻倍,民勤也成了我國最大的沙蔥產區。」
「讓更多的人吃到沙蔥美味不再是夢。」
今年夏天,盒馬鮮生的採購找到了張凱,決定幫助他把沙蔥帶進大城市,讓更多人嘗到沙蔥的美味。自此,沙蔥開啟了從未有過的南下之旅——穿上了專屬的保鮮盒,套上吸水紙,坐上飛機……在全程0℃至3℃的冷鏈環境中,走到了北京、上海等一二線城市。
「沙蔥是我們在做甘肅『金張掖』基地項目時開發的品項,甘肅的張掖、武威等好多地方都有生長,這個品項在以前作為本地野菜消費,後來有人開始嘗試人工種植,目前核心產區在武威民勤,我們的基地種植面積有600多畝,為了保障全年供應,基地投入建設了150畝的大棚設施,這樣即使在冬季也可以吃到新鮮的沙蔥。」盒馬鮮生採購王錢告訴記者,沙蔥保鮮難度很大,需要0℃至3℃全程冷鏈,保鮮期也很短,為了保證鮮度,給消費者最好的口感,都是從基地採收後發空運到各個城市。
為了提升品質,張凱和「盒馬」為產地定製了嚴苛的採收標準。「我們只要生長15天,長度在20公分至25公分的沙蔥,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同時保留沙蔥的清香和鮮嫩口感。」王錢表示,「盒馬」銷售的沙蔥都經過人工的精心挑選,通過精細的鎖鮮運輸,最大程度保留了沙蔥的鮮美,即使遠在2000公裡外的深圳,也能吃出戈壁灘的原汁原味。
現在,沙蔥通過「盒馬」已經賣到上海、北京、西安、深圳、廣州、重慶等城市,受到了消費者一致歡迎。在上海上市一個月以來,銷量漲了7倍,每天一上架幾乎半天就賣光了。沙蔥這種只在戈壁能吃到的礫中小菜,已經一躍成為生鮮界的「網紅」。就像張凱所說:「未來幾年,沙蔥會迎來前所未有的銷量,通過盒馬平臺,走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沙蔥美味不再是夢。」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星明
來源: 蘭州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