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VR編輯 今年雙11我們為啥不推VR!
2023-08-03 00:05:14 2
又是一年光棍節、又是一年雙十一,每年的這個時候各大電商平臺都會進行各種花樣百出的促銷活動,對部分產品進行折扣出售以吸引人氣,而這也是我們撰寫導購性文章最好的時候,將高性價比產品推薦給大家本來就是我們工作內容之一,手機、平板、筆電也都會這麼做,可到了VR的時候我們卻猶豫了,最後決定今年雙十一不推VR!
高端VR設備
為了方便瀏覽,我們這裡分兩撥來進行陳述,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這裡說的高端VR市場中「高端」兩個字並不是說價格高(雖然大多數都不便宜),而是指我們認為的優秀產品,他們具備了沉浸體驗、出色交互、自主內容創造的能力。可能因為見識短淺,我們目前能想到的這類產品只有HTC Vive、Oculus Rift、PlayStation VR、OSVR、Fove 0這五款。
為啥不推HTC Vive:
首先我們還是從老大哥HTC Vive說起,這是我們接觸最早的一款高端VR設備,具體的參數網上隨處可以搜到,我們就不在這裡羅列耽誤時間了,毫不誇張的來說,它應該是目前在售的體驗最出色的VR產品,憑藉自身的Room Scale功能可以讓我們在一定的空間內隨意走動,而絲毫不用擔心定位跟蹤偏移的問題。
我們之所以不推薦在當下購買HTC Vive的原因還是因為內容,無論是Steam還是Viveport目前的遊戲數量都已經不少了,可你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這些遊戲中,Demo佔了很大的一部分,而這些Demo往往都是一些大作,比如《Batman》系列,它們的效果會很逼真,但是整個遊戲不過30分鐘就通關了,而普通遊戲的畫質則和一些手遊產品差不多,全是那種動畫片的風格(如上圖),看起來就很簡單,這和3A大作確實差距頗遠,在少了新鮮感以後甚至會讓人覺得有些幼稚。
為啥不推Oculus Rift:
Oculus Rift其實是筆者本身最為看重的產品,單單從包裝方面你就會發現它經過DK1/DK2兩個版本迭代後的成熟,而在內容方面,它們也是絲毫不虛的,尤其是在OC3後像《Robo Recall》、《Artika 1》這樣的優異遊戲大作確實不是Steam上那些小打小鬧的遊戲所能比擬的,而且人家還有一個大殺器——色情,如果仔細去查,你會發現很多VR H網都有Oculus Rift的專用觀看通道,不僅是視頻、遊戲方面也是如此,這也給Rift帶來了更多的關注度。
所謂有所得、必有所失,Rift的大殺器也讓該產品註定和國內玩家無緣,雖然我們也能夠通過海淘的方式購買到該產品,不過如果你想在國內使用,也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梯子翻牆才行,而且由於官方不支持斷點續傳的功能,所以一旦下載期間出現了什麼問題,就要從頭再來,另外還有一點——你英語過6級了麼?要知道你面臨的可是全英文界面、劇情、使用教程,如果英文不過關就只能抱著詞典玩了,這樣也會讓遊戲的體驗大打折扣。
為啥不推PS VR:
不得不承認在如今的這些VR產品中,PS VR是呼聲最高的一個,這主要和它2999元親民售價有關,再加上索尼本身的名氣以及PlayStation在遊戲圈中的粉絲效應,讓這款產品更被大家所看好,在權威市場調查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一次預測報告中,更是認為該產品的總銷售額將遠超PC VR和手機VR,銷量也將是PC VR的兩倍。
PS VR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產品太火了,剛發就被搶購一空,所以即便你想購買也是無法辦到的,雖然雙11期間官方也會放出一批貨,可前提是要「搶」,不僅絲毫不便宜,而且你也不一定能如此好運。不僅如此,在上個月13日PS VR首發的時候,我們也能發現國內首發陪跑的遊戲只有11款,可在國外,卻遠不止這個數字,這主要也和我朝法律有關,而且PS VR使用的遊戲主機PS 4本身是鎖服不鎖區的,這也註定你在正常情況下無法在第一時間體驗到國外那些遊戲大作(就像PSV或者PS 4遊戲那樣),至於國內自主遊戲的質量——我不說你也懂!
為啥不推OSVR、Fove 0:
對於OSVR和Fove 0這兩款產品,雖然國內對於它們的報導並不多,可在VR界的口碑卻絲毫不輸Rift這類產品,不過可惜的是這兩款產品目前只有開發者版,而沒有消費者版,國內甚至都搜索不到相關購買信息,所以這也是我們將這兩款產品放在最後並一筆帶過的原因。
常見VR產品
為啥不推一體機VR:
除了上述那幾個已經在售的高端VR設備以外,我們將其餘的產品歸為常見VR(產品太多就不一一舉例了),這類VR產品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一體機式產品、一種則是需要手機配合的移動VR設備。
在這兩個產品類型中,一體機VR相對來說科技含量較高一些,不僅需要將CPU、電池等核心組件都放在頭顯中,還要控制好發熱和佩戴舒適度,不過這類設備往往都不討喜,因為硬體的加入,一般都需要千元起步,甚至有些產品的價格要比PS VR還要高一些,而帶來的體驗其實和幾十元的VR盒子沒有太多的區別,畢竟使用的都是移動級處理器,而且也都是基於安卓系統做的開發,唯一特別之處可能是一體機產品定位追蹤效果更出色一些,眩暈感不會像手機那樣強烈。
為啥不推手機VR:
手機VR設備是目前銷量最多的產品,這主要是因為此類設備基本上就沒什麼門檻可言,所有的運算處理工作都是由手機來完成的,廠商只要做個配有兩個鏡片的塑料盒子就可以了,而內容方面,需要通過下載APP的方式進行(我們完全可以零成本的在商店中下載不同的APP進行多樣化選擇),當然這些APP內容也都大同小異,限於移動處理器性能所限,本身也沒啥交互,主要還是以觀看為主。所以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只要你手機能運行這些應用,買什麼樣的手機VR設備其實區別不大,而對於此類註定嘗鮮被買、未來吃灰的產品來說,我們買個最便宜的就好,折扣沒什麼意義。
這裡要特別提一下兩個知名產品——Daydream View和Gear VR,Daydream View本身是對手機有要求的,必須具備Daydream Ready認證的手機才能使用,據我們所知目前獲此認證的手機只有Pixel和Pixel XL以及剛剛發布的Mate 9,其他手機無法使用,另外礙於大陸和谷歌的「不兼容性」即便你購買了也用不爽。Gear VR也是如此,不過它限定的手機是三星旗艦,國內使用的APP也都進行了強制閹割,缺少了Oculus的內容支撐,Gear VR基本上也淪落成了看片設備。
雙十一價格沒變化
除了上述那些問題以外,讓我們在此購物季沒推VR的另一原因是因為很多優秀的產品並沒有啥實際的降價促銷活動,以上圖Vive為例——就沒有什麼明顯變化,而PS VR這類產品更是在加價出售,從原價的2999元直接增加到了5000元以上。所以作為當下最炙手可熱優異VR設備,幾乎不會給你什麼佔便宜的地方,如果有也是在內容方面,比如隨機附送遊戲啥的。
總結:
寫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看出了目前國內VR市場的尷尬處境——低端VR產品橫行,降低大家對VR體驗的期望值、高端VR產品單單價格就讓人望而卻步,在內容方也沒有什麼創新突破,而像Rift和PS VR這樣的產品,不是禁止入華就是進行超級閹割,砍到不成樣子、面目全非,這也是我們今年雙11不推VR的原因所在,不過大家也無需失望,因為如果將2016年比作VR硬體爆發年,那麼2017年勢必會是VR內容的爆發年,以滿足如今的市場需求。經過一年的成長,VR在硬體方面也會更為成熟,不僅價格會趨向平民化,體驗也會有質的提升,到那個時候我們也就能名正言順的推VR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