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農角度談怎樣繼續成功的論點(一位成功者的經驗)
2023-08-03 07:34:37
劉祥(左)和管彥康在查看「陽光玫瑰」的長勢
劉祥就是管彥康說的走直線掙到錢的人。去年21畝「陽光玫瑰」賣了210萬元,剛好是10萬元一畝。
2020年年初,已經功成身退、閒來無事的劉祥計劃在丘北種植重樓,頤養天年。管彥康就勸他,養老也要找一個稍微熱鬧一點的行業,種重樓五六年才有收成,又在山上,死氣沉沉的有什麼意思,不如種葡萄,葡萄一年可以產兩季,來錢也快。他一聽有道理,隨即轉變主意,就在管彥康的介紹下以150萬元的價格在彌勒買下了60畝葡萄園,其中有21畝「陽光玫瑰」和17畝「夏黑」,剛種了一年,還沒投產。
「當時有沒有分析過經濟效益?」我好奇地問道。
果園中的小院子
「沒有,當時我就想弄塊地養老。」劉祥指了指果園中的院子說。
這原來是一排管理房,劉祥接手之後重新粉刷,又加蓋了一棟玻璃房用作接待室,外面還特意砌了一排白牆黛瓦,頗有幾分江南園林的景致。院子裡有一種我叫不出名字的藤本植物攀援而上,開出一朵朵妖豔的花。
「你這算無心插柳柳成蔭啊!」我環顧四周,不由自主地讚嘆道。
「也算吧!」劉祥笑著說,「反正地是老管給我找的,怎麼種也是他和小付教我的。」
被大風吹倒的避雨棚
更離奇的是,他的果園緊挨著管彥康的2號地,中間只隔著一條馬路。2021年5月那場怪風吹倒了管彥康的避雨棚,而劉祥的大棚卻安然無事。難怪旁邊一位種植戶調侃道:「我們天天買從來沒中過,他偶爾買一次就中了。」
「你怎麼看他取得的效益?」我問管彥康。
在上一個主人的建園之初(2019年),管彥康就深度參與了這片果園的規劃和建設,包括品種選擇。管彥康當時的建議是全部種「陽光玫瑰」,前主人有些擔心,只種了一半的「陽光玫瑰」;而就在那一年,管彥康在技術師傅的執拗下選擇了「藍寶石」,在農業道路上走了一段最大的彎路,至今還沒有完全回到正道上。
發育良好的「陽光玫瑰」
「應該的。」管彥康非常坦然地說:「他做事很認真,我們說什麼,他就做什麼,執行非常到位。我們以前走過的彎路都讓他規避掉,不用再走彎路,再加上執行到位,就成了。」
「對對對,我沒有走彎路,他們怎麼講,我就怎麼管理。」劉祥說:「像品種、基礎設施以及枝梢管理我都聽老管的,肥料和農藥這些主要聽小付的。」
「你怎麼看最後出來的效益比小付的還高?」我笑著問劉祥。付賢波告訴過我,他的畝產值是6萬元,只有劉祥的6成。
付賢波和他種植的「陽光玫瑰」
「小付也很用心的,但是他那個是『紅提』砧,再怎麼管也比不上『夏黑』砧的。如果他也是『夏黑』砧,效益不會比我低的。」劉祥很謙虛地回答道,給師傅留足了面子。
「這塊地基礎打得比較好,老管是非常清楚的,下了很多有機肥。」還是那位種葡萄的同行補充道:「小付雖然賣農資,但自己也捨不得多投入。像去年一部分葡萄挖了重種的時候,一畝地最起碼1000元的有機肥要放吧,他說用1000元的有機肥得賣多少葡萄,不能放這麼多……不像劉哥(劉祥)這樣有舍有得。」
「你拿到手後,一年用多少有機肥?」我問劉祥。
多施有機肥是劉祥和管彥康等人的共識
「我放得有點多,去年一共買了600多噸。」劉祥介紹道:「我是買牛糞、羊糞、煙杆、菌包這些原材料自己發酵的,今年打算把菌包換成油枯。」
「這些配方也是老管教的?」我沒聽管彥康提起自己發酵有機肥的方法。
「老管也有指導,還有另外一個老師也給我指導。」劉祥說。
「看來跟對老師很重要。」我頓時覺得他在知人用人方面很有一套,沒有偏信偏聽,能抓住每一人的擅長點。
劉祥(左)和管彥康在查看葡萄的長勢
「這個是最重要的。」劉祥朗聲應道:「我到這裡之後才知道葡萄樹是這麼長的,以前都沒見過葡萄樹。」
「哎!你的問題就是沒跟對老師。」我嘆息著跟管彥康說。
「覺得做農業累嗎?」我換了一個話題。先前管彥康向我介紹過劉祥的背景,在來彌勒之前,是類似於「包租公」的生活,有錢有閒,每年都會跑一趟西藏或新疆。
試種的日本葡萄新品種——「陽光13」
「種地肯定是累的,不累不行。」劉祥實事求是地說:「從一踏進這個果園開始,我就計劃三年時間不外出,就天天守在地裡,從技術到管理都需要學習。不止我學,老錢也要學,我的工人也要學,要知道怎麼幹才算幹到位。」
老錢相當於付賢波姨夫的角色。
每天晚上,劉祥都會向老錢布置第二天的工作;等工人到了之後,由老錢負責安排工人。劉祥雖然起得早,但一般不會直接去地裡;等工人幹了一段時間之後,再去地裡轉一下,看看工人做得怎麼樣。更多的時間做一些「雜事」,包括接待我們這些「不速之客」。
我不由又想起賈潤貴,他現在缺的就是這樣一位幫手,所以經常忙得焦頭爛額。
「我計劃用三年時間把這些事情都理順,後面就不用這麼累了。」劉祥說:「其實看著葡萄從施肥、剪枝、點芽,再看著它一點點地長大,這個過程對我來說是很享受的。所以累這種東西很快就會過去,不會說有特別累的感覺。」
「我這兩年的感覺就特別累。」管彥康苦笑道:「一方面是面積太大,雖然不用親自幹,但是要去檢查,看看工人做得到不到位;另外一方面是這兩年彎路走得多,下一步怎麼調整,而且每一個片區的情況都不一樣,處理的方法也不一樣,所以想得多,人想多了就會覺得累,但不想又不行。」
管彥康在查看新種「陽光玫瑰」的長勢
「看來不光要喜歡,最後還要有回報,才不會覺得累。就怕既沒有愛好,又沒有回報,當初還是為了掙大錢進入這個行業的,那就不僅是累的問題了,還很痛苦。」
我想起2021年春天到羅平拍油菜花時,管彥康和郭飛都說要同去,郭飛還想拉上賈潤貴一起,一家人去踏青賞花。我就跟郭飛說,不用叫了,他肯定沒心思去;最後讓管彥康也不要去了,我知道他也忙,沒必要陪我們這些「閒人」。
「如果老賈還是管原來40畝的果園,或者你今天說的縮減到50畝,那都沒問題。」我還是喜歡他們2019年前的狀態。那一年,我們結伴一起去日本遊學。
管彥康(前排右1)等人在日本遊學
在日本,連四五十畝的果園都不多見。
「下次你們再去日本,記得叫上我,我也去看看。我管60畝還是有時間的。」劉祥笑著說。
其實我已經看出來了,這兩天分別跟賈潤貴、付賢波、管彥康和劉祥4個人聊天,劉祥臉上的笑容最多,而擴種之後的賈潤貴和管彥康身上都倍感壓力。
「以後會擴面積嗎?」我試探性地問劉祥。
由「夏黑」改接的「陽光玫瑰」
第一年賣完葡萄之後,他按照管彥康的建議,把17畝「夏黑」全部改接成「陽光玫瑰」,又新種了10畝「妮娜女王」,實種面積已經達到48畝。
「沒這個打算。」劉祥擺擺手說:「錢這個東西是永遠掙不完的,沒必要把自己搞得太累。我覺得,慢慢把這60畝地種好就不得了了,有時間也可以出去玩。」
臨行前,我問眾人:「大家覺得具備什麼樣特質的人,才會把農業做得更好?」
院子裡開出妖豔的花兒
管彥康率先說:「首先,做農業不能浮躁,浮躁容易出問題;其次,要實實在在地做事情,心不能大,不能老想著發大財。」
劉祥接著說:「我覺得做農業一定要認真。」
「還有,劉叔一直說,做農業不能抄小道。」來學習的湖南妹子曾琦在一旁補充道。
劉祥(中)、管彥康(右)和曾琦在果園交流
「對,要跟對人,不能抄小道,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劉祥認真地說。
2022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