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樂旅程電影劇照(齊溪文藝片桃源平遙摘桂)
2023-08-03 01:40:03
時光網訊由呂聿來編劇導演的愛情文藝片《桃源》獲得了第二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觀眾票選榮譽·華語新生代最受歡迎影片」獎。
該片是文藝片寵兒呂聿來首次執導的劇情長片,他過去曾主演《孔雀》、《紅色康拜因》、《馬背上的法庭》等多部國際電影節獲獎影片。
此次呂聿來首執導筒,劇本改編自張楚的《七根孔雀羽毛》和《地下室》兩篇短篇小說,故事講述一個平凡的小城裡幾名青年男女在當下生活節奏中的迷茫、掙扎和抉擇,由耿樂、齊溪、呂星辰、楊奇鳴等主演。
海報
平遙國際電影展是由賈樟柯於2017年創立,並由馬可·穆勒擔任藝術總監,致力成為一個尊重電影、尊重影迷、尊重電影人勞動成果的分享平臺。其中「華語新生代單元」聚焦華語青年導演的新銳作品,展現他們的自由與創意。
《桃源》在平遙電影展映演後有觀眾表達想法:「情節很動人,在愛情的包裝下表現了人性的矛盾、掙扎和扭曲,可以看出導演在人物及故事上下足了功夫」。
現場也有許多觀眾好奇,為何將片名定為《桃源》,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否有關係。導演呂聿來解釋稱:「『桃源』是一座城,也是一顆心,真正的桃源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裡,人們心甘情願為它付之一生。」 導演坦言電影本身想要表述的,是希望與大家一同探討,我們是不是真正能夠找到屬於我們的桃源生活。
「導演藉助在中國人盡皆知的典故將人物設定在特定的地點,它脫離現實卻可以發生在任何地方。電影的實質是表現欲望,導演在片中不斷的探尋主人公欲望的邊界,主人公的外部生活越充滿動蕩他的內心的欲望的釋放越具有強烈的載體。本片在與觀眾的溝通中實現了有效的傳達,細節驚豔,刻畫完整。同時導演選擇具有挑戰性的從文本到影像的表現方式,並運用全片詩意的鏡頭將觀眾隨時帶入進影片情境,從而使觀眾感受到電影的呼吸和質感。」
——第二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觀眾票選榮譽·華語新生代最受歡迎影片」獎評審辭
此次呂聿來處女作《桃源》獲得了獎項,被業界譽為「文藝片夢幻陣容」 的主創功不可沒。三位主演耿樂、齊溪、呂星辰的演技皆備受肯定,其中耿樂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一片成名,被贊為最具藝術氣質男星;齊溪主演《浮城謎事》獲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呂星辰18歲憑主演的《郎在對門唱山歌》獲得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后。
除此之外,本片的幕後團隊陣容也讓人眼睛一亮:剪輯師張一凡, 曾獲第4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剪輯,其代表作《鬼子來了》曾獲得第5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太陽照常升起》曾獲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提名;王猛是蔡明亮電影《河》的攝影指導,這部影片獲得了第6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水晶熊獎;彭少穎擔任美術指導的《春風沉醉的夜晚》、《浮城謎事》等眾多影片在坎城國際電影節和臺灣電影金馬獎皆曾展露頭角;小河擔任作曲的《江城夏日》榮獲第59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
電影《桃源》是愛奇藝影業2017年投拍的第一部文藝類型的影片,表明愛奇藝在文藝電影領域的進一步發力。在今年的「愛奇藝影業2018影享會」上,愛奇藝正式推出「飛鷹計劃」,致力於培養新銳導演,以推動電影產業鏈的生態優化,而呂聿來正是該計劃中首批被扶植的青年導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