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教育能改變嗎》的觀後感

2023-08-03 09:16:43

  自從孔子開辦私學授徒以來,中國的教育行走了幾千年。中國教育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上個世紀60年代,我們主要引進前蘇聯的教育體制,在一定歷史時期,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改革開放以後,我們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歐美教育,教育理念發生重大變革,教育體制與國際接軌,教育迎來一個春天。目前,我們的教育遭遇發展的瓶頸,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育發展的均衡問題。我市是教育大市,如何發展教育大市,鞏固教育強市的地位,任重道遠。目前,我市鄉村「麻雀小學」共有1000多所,形成了「老、少、邊、窮」的現象,發展受到嚴重阻礙。由於師資、教育資源的不平等,促使一些學生家長心理上滋長了「趕名校」的現象,致使一些學校生源爆滿,而另一些學校則產生了「學生荒」。

  二是教育方式變革的問題。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是影響學生一生的工程,一時很難看到的明顯成效,而最簡便易行的操作方法只能是考試,不少老師這樣認為,考試,名在考學生,實際是考老師!那麼,考了試之後,要不要公布學生的成績呢?回答是否定的。可是,不少教師認為這樣起不到激勵的作用。於是,公布學生成績,排名次是通常的做法。也許,這是長期形成的一貫做法,在現實中一時難以轉過彎來。也許是中西方教育的傳統習慣不同,西方學生的分數是當作隱私來加以保護的,老師交給學生的打過分的作業或試卷時,總是扣著或裝在一個信封裡遞到學生手中,這樣以示對學生人格的尊重。楊振寧教授在闡述東西方教育的區別時總結出東西方教育的兩大特點:西方教育重視學生動手能力,所以學生善於發明創造;東方教育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所以學生識記能力強。也許,兩種不同的教育理念,造就了人們處理分數的不同方式。

  三是母語教育問題。安慶日報文藝副刊沈天鴻老師寫過一篇文章《高校招生不考語文是禍國殃民》,曾在省內外引起廣泛關注。

  我讀這篇文章,是因為它的標題吸引了我。說實話,現在是新聞爆炸時代,一天有幾千條幾萬條新聞在轟炸我們,讓我們猝不及防,讓我們目不暇接,一個標題抓住讀著的眼球,一篇作品就算成功了一半。《高校招生不考語文是禍國殃民》引起我的興趣,首先我是一名語文教師,其次是個「老牌文藝青年」,平時好鑽故紙堆。我曾嚴厲地批評,當下國人語言的粗鄙化現象,嘲笑人們的腰包越來越鼓,而腦袋越來越貧(主要是說人們的道德素養、人文素養),可謂「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一個大款就會讓一個書生窘得鑽地縫!人們對物質的熱衷,衝淡了對人文知識的追求,語言修養,到了尷尬的境地。

  我平時好文墨,偶爾寫寫東西自娛,偶有見報,欣喜之餘,與同事共享,沒想到,得到的第一句話就是「寫這些詩詞幹什麼,那可是退休的老頭子幹的!」現在,連教師都鄙視詩文,何況他人乎?據我了解,在我區近千人的教師中,沒有幾人閱讀文藝作品,就是那些「曾今的文藝青年」,也是「漸行漸遠」,無心境再去親近詩文。沒準想,你在大路上,見到一個西裝革履或者摩登女郎的時候,他們會冷不丁給你個「粗鄙」!

  現在,就連一些高校的老師,也會迎合市場,語言「大眾化」起來。譬如,我的女兒語文很不錯,有當新聞主播的願望。於是,家教少不了。可是,幾個老師、教授、行業人士輔導下來,都有一個點評,「注意啦,某某同學,你說話不可太文藝!」再如,現在電視劇鋪天蓋地,我看了一些,覺得語言太貧乏,太小學化。當然,語言的口語化又是另一回事,口語化其實是很豐富的,鮮活的,水靈靈的,脆生生的。總而言之,生活語言簡單起來,電視劇語言簡單起來,我總結一句,「如果你的語文不好,你可以去做演員!」

  因為,一些知名高校不考語文,學校就根據高考指揮棒,弱化語文教育,據了解,一些重點高中,高三的語文課就是理科生的睡覺課。語文教師一上堂,望著底下譁啦啦的倒下睡覺的風景,也自得其樂,自顧自地講起來,算是對得起天地良心!

  高考不考語文,誰的不幸?中國經濟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世人矚目。所以,紐約也好,溫哥華也罷,倫敦也是,一種奇怪的現象出現了,仿佛一夜之間,譁啦啦,一下子冒出許多的「孔子學院」出來,現在,我看,一些老外學漢語的熱情遠遠蓋過國人,他們埋下首,啃起線裝的「磚頭」來,是傻還是精明?幾年前,我看過一篇國際論壇獲頭獎的論文《孔子21世紀道德的坐標》,文中苦口婆心地告訴我們在道德、人文即將喪失殆盡的時候,如何重拾信心,去拯救人類的道德,感觸頗深!

  以上是本人的個人感受,欠佳之處,希望得到大家諒解。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