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秘符讀後感
2023-08-03 13:14:02 1
篇一:失落的秘符讀後感
哈佛大學符號學學家羅伯特· 蘭登意外受邀,當晚飛往華盛頓去參加一個講座,但是當他到達目的地幾分鐘後,事情發生了匪夷所思的變化。他敬愛的導師,也是一位共濟會會員—— 彼得· 所羅門的手被殘忍地割下,綁架者要挾蘭登幫助他破解古代共濟會金字塔的密碼,否則將把彼得殺死。而中情局也需要蘭登幫助聲稱是涉及國家安全的一個調查。蘭登屢次陷入謎團,在凱薩琳和巴拉米的幫助下,蘭登破解出了金字塔密碼,但事情起因又追溯到了十年前的一天:
一位稱是殺死彼得的兒子的人闖入了彼得的家門,他想得到彼得所說的財富, 而彼得死活不說,那個人殺了彼得的母親,但最後還是被彼得打下懸崖。但他沒死,他就是彼得的綁架者—— 邁拉克,當最後邁拉克得到了真正的智慧時,所有人都知道了真相—— 邁拉克就是彼得的兒子。
《失落的秘符》又是一個扣人心弦的羅伯特·蘭登故事,用作者自己的話說:這本小說描述了一段奇異而精彩的旅程。但是……
首先,這本書裡面涉及到了比之前作品都要多且複雜的宗教知識,讀者很難消化。而且書中提及的意念科學讓我在看完全書之前曾一度真的認為古代奧義具有毀天滅地的力量,是超越現代文明的一種存在···再就是貫穿全文的美國各大重要建築,國會大廈、國家博物館、國會圖書館等等等等。這些建築背後全部都有隱藏的秘符。全部是在興建之處就設計好的,充滿了陰謀的味道。
總之,這本書告訴我們 ,智慧能創造財富,使生活更美好;反之,財富若不能好好利用,就不能創造智慧,而會使人變得墮落。
篇二:失落的秘符讀後感
丹。布朗的新作《失落的秘符》已經面世了,讀了之後,感受如下:
一、這部小說,寫法上更準確的說是一部電影劇本,通篇閃動著電影鏡頭的靈活切換,所以,在閱讀的時候要保持著看電影的心態,才能從作者的思路裡讀出情節的銜接,換言之,他是從電影的角度來寫這部小說的,好處是便於後期小說改編成劇本時容易操作,這是作者的高明之處,也是失敗之處;
二、作者一開始就在小說裡提到了意念科學,並在隨後的敘述中浪費了大量筆墨,結果並沒有將這個不怎麼新穎的理念進行發展的闡釋,弗洛伊德大師早就在他的名著《夢的解析》裡提到了意念的力量,丹布朗先生在此表達的不夠完善,對小說情節的發展沒有多大貢獻;
三、作者在這個小說裡提到了共濟會,這著實是一次對傳統的挑戰,但是遺憾的是具有數千年歷史的共濟會,流傳下來的神聖的秘符怎麼可能暗示著華盛頓紀念碑?作者將一個遠古的秘符安置在一個近代的建築物上,對歷史的挑戰很有膽量,看起來,難以為人信服,因為,美國不是上帝註定的,而是歷史的偶爾;
四、邁拉可這個人物被作者塑造的過於單一,他為了一個道聽途說的傳言而堅定信念去踐行自己的意志,試問,他為什麼有這麼大的信心去實現?是什麼力量支撐著這個人獨自去戰鬥,作者交代的不夠清楚。
綜上述,這篇小說沒有多大突破,但在情節的設置上卻很優秀。善於推理是作者在完成這部小說上的強項。
篇三:《失落的秘符》讀後感
43萬6千字的小說,我竟然讀了這麼久。不可思議呀,看來這就是專業與業餘的差距吧!我讀那些網絡小說,或許50萬字100萬字也只用不了一天,可是那有質感的文字,哪怕只有區區幾萬,也讓人回味良久。
丹·布朗的小說,大部分都是基於事實的,反物質、聖杯…那麼我是否有理由相信:靈魂真的是有質量的,它是真實存在的?!
那個實驗,應該是無法造假的,它確確實實是發生了的,而且許多諸如患者在天花板上看著自己的身體,看著醫生救助自己,那可能都是真的了!瀕死實驗,應該不是假的。那麼,人死後究竟會怎樣呢?這個現代科學正在探索,尚無定論的事情,發人深思…
像邁拉克,在極端的物質享受之後,他追求的是精神。從18歲成人那一刻到34歲他死亡的一剎那,他經歷了財富和智慧的選擇。他從選擇財富到選擇智慧,他哪怕是死亡了,他也真正的如同上帝一般,他成聖了!他所追求的「真言」,我想,早就存在於心底了吧?就像彼得·所羅門所說,秘密早已公諸於世,只是世人沒有發覺。
我們有理由相信:無論我們說地球是圓的或者是平面的,地球他就是真實存在的。那麼,無論我們知道多少真理,那些真理,不也是就是真實存在於我們身邊嗎?它們幫助我們生活,它們也時刻引導著我們。人類所擁有的能力,誰都無法說清楚,這個神秘的世界,我們還只是揭開了他的一角而已…
篇四:失落的秘符讀後感
《失落的秘符》出版至今已經一年多了,一直好想借閱。書的英文原名為the lost symbol ,我以為中文的譯名應為《消失的符號》,後來才得知書的中文譯名《失落的秘符》,由此可見漢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甚為佩服。想看此書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衝著作者來的。丹布朗此前的兩部作品確實夠吸引,我對此部作品亦充滿期待。經一番周折,終於在中山圖書館成功借得。
用5天的時間看完,好像慢了點,由他吧。在看之前,我心裡是有點擔心的,害怕此書在構思上會與《達文西密碼》《天使與魔鬼》如出一轍:一個人死了,通常會是女主角的親人,一條信息或留言把男主角引到現場,在解開疑團過程中會有一暴力男(主謀的幫手,無論膚色)百般阻撓,嫌疑最大的人是好人,道貌岸然的反而是主謀,而且主謀都是基於一種狂熱的信仰追求而作出精心的設計,整個過程穿插各種宗教故事與解謎遊戲來吊讀者胃口。
還好我的擔心是多餘的,故事不是以死人開始的。當然,主謀還是為了狂熱的宗教信仰追求,而且親自完成暴力男的工作,但結局並不是以回歸宗教問題而終結。故事是講述一個人為揭開金字塔的秘密而做的各種帶恐怖主義色彩的行為,並渴望在得到神的啟示後羽化而登仙,結果肯定是事沒成功,自己被幹掉了。作者帶出的觀點是:神其實也是人,人可以成為神。華盛頓成聖 ,有意思。忽然想起周杰倫的首部電影《頭文字D》裡面,杜汶澤的一句臺詞:其實神都系人,只不過佢到人做唔到噶事。
古人想飛上藍天,現代人發明了飛機,古人會否認為現代人是神呢?今天的我也許會膜拜明天的自己吧。
篇五:失落的秘符讀後感
繼任《達文西密碼》沉寂五年五年之後,2009年9月15日《失落的秘符》又掀起了一場宗教的文學熱。這本書不但沿襲了丹·布朗的一貫風格,其中充滿了隱藏的歷史、神秘的符號、飄忽的真相與驚天的秘密,故事情節緊張刺激。讓人在閱讀後嘆為觀止,同時也是一場精神上的盛宴。
本書在一個歷史宗教學家和一個顯赫的家族為人物下,想外不斷延伸和發展了許許多多鮮活的宗教人物和學著,而宗教和歷史便是在這樣的故事情節下深日人心,讓人看得心驚肉跳,但又流連忘返。
本書的情節上曲折,但充滿了神秘的誘惑,整個故事都圍繞這一個大家都不知道的秘密解開的路徑上,讓人難以捉摸。在大段的心裡描寫,和對白上,整本書的情節被宗教和歷史的現代解讀化,用現代人的眼光去縱觀整個宗教歷史,一覽無餘。本書最大的疑惑點就是一個神秘的人物,推動和不斷演化著整個故事情節的變遷,再一次有一次的演變中都為人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這樣對於讀者能夠擁有無限的聯想。在這其中也對神學和科學之間作了很好的對比和較量,所羅門家族的一直守護的秘密被認為是本書中最為關鍵的秘密,這其中也或多或少的讓整個世界了解美國的本質,甚至對美國共濟會這樣一個秘密的組織產生了巨大的想像。
《失落的秘符》是一步膾炙人口的歷史宗教小說,它的風靡不僅僅是內容上的引人,而關鍵是這之中,通過本書可以縱觀整個宗教史,在文字和符號所構建的迷宮中盡情的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