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觀後感範文
2023-08-03 21:18:38 1
記不清從哪個時候起,各類媒體開始高頻率地宣傳創建和諧社會。沒過多久,我們這個小城也颳起了和諧風,電視、廣播、路邊廣告處處可聞可見「和諧」二字。接著,「和諧」這個詞出現在學校的會議上,出現在演講詞中,出現在論文裡,出現在各種公益活動中……總之,「和諧」從上至下,一步一步地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成為一個一不留神就進入人們視界的時髦詞彙。素不關心政治的我並不解中央這一「創建和諧社會」政策的內涵,也不曾去了解過。
春節期間,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於丹坐客中央10臺《百家講壇》欄目,現代解讀《莊子》。我至始至終都陶醉在於丹教授的心語中,一句話:字字在理,句句啟發人心。我無法把於丹教授的每句教誨熟記於胸,無法講清其中博大精深的精髓,只覺得「博大精深」「精髓」「超然脫俗」「大徹大悟」等詞彙突然明朗了,只覺得自己是個愚人。時而為自己平時良好的行為而欣慰坦然,時而為自己的過失而驚恐慚愧。
於丹教授通過《莊子》的現代解讀,以中國經典文化的精髓提醒觀眾怎樣以平和的心態和得當的處世態度追求我們的夢想,在追求的過程中遭遇挫折時,怎樣坦然面對,在竭力追求的過程中,怎樣協調好物質和精神的關係,怎樣處理家庭和事業的關係。讓人們明白奮力拼搏為了什麼……概括起來說是: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
現代社會的競爭空前激烈,人們的神經高度緊張,各行各業的「白骨精」們以及正在修煉的準「白骨精」們在義無返顧的追求途中,往往遭到諸如工作升遷、愛情、親情等方方面面的打擊,由此,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成為社會隱患。作為教育系統中的一分子,我也深切感受到這種情況的存在。於丹教授提醒我們:在沉醉於工作時,不要錯過與父母、愛人、孩子共享天倫;在遭遇打擊時,要以坦然的心態面對;在確定奮鬥目標之前,要正確看待自己;在平凡的工作中,怎樣感悟與超越……此時,我汗顏,每每想到為了做點自己的事情,就把孩子扔給媽媽,心裡覺得愧對於孩子。
此時,我突然想起「和諧」,於丹教授不也在倡導一種和諧嗎?物質與精神的和諧,追求與放棄的和諧,事業與家庭的和諧……(肯定有更豐富的外延,可是我找不到詞語去描述,我不知道怎麼分類,所以只能用省略號。下同)社會的和諧,自然的和諧,人性的和諧……這是不是就是哲學中的「度」,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庸」,政治中的「不要左傾右傾」啊?我只覺得我的思維混亂,可是我明顯地感受到我在思考,在成熟,或許在人家眼力是極幼稚的。
正寫著,新聞聯播報導:春節期間播出的於丹《莊子》心語受到觀眾熱情的擁捧,該書也在熱銷中。可見,現代社會中的人們心靈是多麼疲憊呀,是多麼缺少這種和諧呀,是多麼期盼心靈的解放啊!
在此之前,已於2006年十一黃金周期間,播出了於丹《論語》心得。我想,在這樣兩個非常時間播出,也是政府、電視臺為創建和諧所費的良苦用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