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四越巢湖之謎(壹點音頻鬍子說史)
2023-08-03 16:45:55 2
講正史野史,說歷史;談奇事怪事,講故事。聽眾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音頻欄目《鬍子說史》。關於歷史趣聞、名人軼事,請聽我慢慢道來……
今天是12月27日,也是一個很離奇的日子,這個離奇來自曹操和他最喜愛的兒子曹植的生死巧合。
世上真有這麼巧合的事嗎?寫出「煮豆燃豆萁」絕句的曹植死於公元232年12月27日,而他爹曹操的墓穴被發現於1777年後的同一天——2009年12月27日!這是一種怎樣的神秘神奇巧合呢?
咱先看看曹植之死
曹植生於192年,死於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因才華橫溢,是曹操最喜歡的兒子。
曹植生前最有名的便是「七步成詩避殺身」的故事:《世說新語》記載著其哥哥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學,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否則將被處死,而且對詩有嚴格要求:詩的主題必須為兄弟之情,但是全詩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內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才情感動了曹丕,也救了自己一命。但他的才華抱負就此也泯滅。
223年32歲的曹植徙封雍丘王。
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繼位,即魏明帝。壯心不已的曹植急切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他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書曹叡,要求給予政治上的任用,拳拳之心可以使鐵石心腸之人動容。但過於冷靜理智的曹叡卻心如古井,不起微瀾,對於曹植的種種表白和要求,只是口頭上給予嘉許而已。曹叡對他仍嚴加防範和限制,因此曹植的處境並沒有根本好轉。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遷封過多次,最後的封地在陳郡。
太和三年(229年),38歲的曹植徙封東阿,其間潛心著作,研究儒典。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陳王,12月27日曹植在抑鬱中病逝,時年41歲,遵照遺願,將其葬於東阿魚山。
咱再來看看曹操墓地之謎
相傳,一生玩弄權術的曹操,死前最後一步棋便是疑冢。《三國演義》中稱,曹操臨終前下令設七十二疑冢,究竟哪座是真正的曹操之墓呢?到底有沒有72疑冢呢?
2009年12月27日的中國考古重大發現給了上述「傳說」以明確的說法。這天,曹操墓穴被確定了;這天,恰恰也是曹操生前最寵愛的兒子曹植的祭日。
2009年12月27日,經中國考古學界一致確認,國家文物局最終認定,經考古發掘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的高陵墓主為曹操。2010年6月11日,安陽曹操高陵入選「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2013年5月,曹操高陵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8年3月,經過科學鑑定和考古推斷,曹操遺骸被確認。
廉潔簡葬造成千年誤會
從現存史料和考古發現來看,曹操並沒有秘葬,更未設疑冢,只不過是主張喪葬從簡,沒想到這"簡辦"了的喪事反而給歷史平添了不少繁雜。曹操墓本不是謎,但從宋代起就無人知道曹操墓所在,並有了設七十二疑冢的傳說,經過小說《三國演義》的宣揚,曹操墓就成了個婦孺皆知的千古之謎。
其實,曹操遺囑中對自己的喪葬有明確「說法」,他死前一年多《終令》稱「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臨終前《遺令》中更是明確了要穿著平時衣服入葬,不要珠寶陪葬。他的兒子曹丕、曹植都有文描述葬禮情況,交待了葬在鄴城之西,晉代文人陸機、陸雲作品中也有關於曹操喪葬情況的介紹。史書中司馬懿、賈逵等人的傳記裡有他們護送曹操靈柩到鄴城入葬的記載。
史料顯示,由於喪葬從簡,過了沒幾年,曹操墓上的祭殿就毀壞了。沒有隨葬金玉器物,也不為盜墓者所重視,再加上沒有封土建陵,沒有植樹,幾個朝代之後,曹操墓就成了平地,便無人知曉了。不過,到唐代人們對曹操墓的位置還沒有什麼疑問,唐太宗李世民還曾為曹操墓作祭文,但從北宋開始,雖然曹操墓位置在史書上有記載,但現實之中沒有人知道曹操墓的所在。也是從北宋開始,曹操被定型為奸雄,其墓址不詳也成了他奸詐的一個證明。鄴城以西有北朝墓群,被傳為曹操的七十二疑冢。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稱,曹操遺命於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疑冢七十二,渲染了曹操的奸詐。蒲松齡《聊齋志異》中有一篇《曹操冢》點出曹操墓可能在其設的七十二疑冢之外,更顯示出其詭詐。隨著這些傑作的流傳,曹操墓之謎就更加引人注目,也更加撲朔迷離了。
如今,考古科學還曹操以清白。考古史料證明,曹操不但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為統一中原做出了貢獻,還是一位廉潔的帝王。他的墓穴在其愛子曹植的祭日被確定,並證明了其廉潔薄葬的行為,也算是對這對「廉君才子」父子的褒獎吧。
好啦,今天的「鬍子說史」就講到這裡,感謝您的收聽和關注。
記者 翟恆水
主播 翟恆水
後期凌文秀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