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強度運動延緩衰老(錯誤的鍛鍊方式或加速衰老)
2023-08-04 07:30:08 2
每次看到網上帥哥美女曬出的健身照,心情就很激動,羨慕人家的身材,暗自下定決心,自己也要這麼做,可是自己做了一段時間後,非但沒有效果,還出現了一系列損傷,內心不免困惑,到底是哪裡做錯了?為啥自己養生不成反傷身?今天為大家揭秘,請搬好小板凳認真聽。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運動一定會讓你健康嗎?很多人下意識地說,當然健康。
其實有這種回答很正常,因為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總是能聽到大家誇讚運動的好處,例如讓心情變好、抗癌防病、促進腸道健康、壯骨等等,看看各大廣場舞動的大媽以及健身房的年輕人就知道了,人們非常相信運動給自己帶來健康。
可是,為啥在運動過程中也出現很多「傷身」的新聞報導呢?
南京一位年輕小夥猛騎40分鐘動感單車,結果騎出急性腎損傷。
7歲女孩每天練習跳繩,跳到半月板撕裂,連正常走路都做不到。
32歲的陳女士,因不滿意自己的身材,大量運動健身,患上橫紋肌溶解症。
這些發生在普通人身上的事例,給我們敲響警鐘,運動不當也會傷身。你以為只有普通人會犯錯嗎?專業的健身教練也在運動時吃了虧。
漢口張先生是一名專業健身人士,為了比賽中更好地展示自己,他拼命加強訓練,結果引發腹股溝疝氣,醫生檢查後發現,他的腸子已經掉了出來,普通方法無法還原,只能做手術。
每個人對「動」的理解不一樣,就像流動的水、運行的機器,動起來才不容易變成死水,不容易生鏽。運動的好處有目共睹,但是它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適合自己的身體,科學合理地進行,而不是說只要揮動四肢,拼命衝刺就行,尤其是專業人員,更容易受傷。
錯誤的鍛鍊方式會「催人老」中老年人在運動過程很容易受傷,其中肩關節、膝關節受損頻率較高,大多和錯誤鍛鍊有關,關節被磨損、肌肉被拉傷等等,平時很少運動的人,突然來了興致,跟著視頻高強度運動,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代謝紊亂、全身乏力,嚴重的還會損傷心臟和腎臟,加快衰老的速度。
再比如說運動時間,有的人運動上癮,不到力竭不停止,也有一些運動小白,不知道練到什麼程度停止,覺得時間越久越好。
事實上,每天運動22分鐘,就能受益最大化,這是《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卷》中的研究給出的答案,並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樣多多益善。
不顧自己年齡,非要做「為難關節」的事情
小飛燕、仰臥起坐、轉脖子,這三種運動很常見,卻非常傷關節,特別是中老年人的關節。因為他們的關節可能存在各種問題,平時經常疼痛,而且年紀大了柔韌性變差,做起來又疼又費勁,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損傷椎管內的神經,出現手麻、噁心、劇烈疼痛。
中老年人適合的運動:聳肩、抬頭、踢腿、金雞獨立等。
因為運動突然改變生活規律,違背生理周期
比如說平時不常運動的人,經常八九點才起,為了健身突然改到五六點起床,以往這個點還在睡覺,心臟等器官都在休息,突然改變生活規律,身體沒有完全甦醒,在劇烈的運動情況下,心臟很容易崩潰。
適合運動的時間:上午十點後,下午四五點
沒有掌握技巧,就隨便增加難度
令人羨慕的馬甲線、腹肌不是一下子長出來的,那是長期堅持鍛鍊的結果,如果你也想有,那就要按部就班,遵循健身計劃,先把基礎動作做紮實、做熟練了,然後再做更難的。肌肉得到增強,能負重更多的重量,這個時候才是增加難度的時機。若盲目挑戰極限,那就太不安全了,也容易造成損傷,還有可能限制肌肉發展,健身效率降低。
制定運動計劃:從低負重到高負重,先提升肌肉含量、增加肢體柔韌性。
這3點不注意,可能會傷身。就算要運動,也應該符合平時的規律,不能做太大變化,要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另外,如果生病了,那就休息幾天,做些簡單的運動即可,不要勉強自己,趁這個時候總結近期的運動方式,適當放鬆,為接下來的運動做準備。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運動方式適合中老年人和出入門的小白,例如快走、瑜伽、腳尖站立、靠牆靜蹲等,身邊的小油桶、礦泉水都可以利用起來,如果家附近有健身器材,也可以到上面練練腿、扭扭腰,等到身體沒那麼僵硬了,再進行下一個計劃。
人們總是處於久坐狀態中,能想起來運動是好事,但是不要好強和他人攀比,也不要鍛鍊太密集,感覺身體不太累,更有精神了,這種運動量才是剛剛好,切勿讓身體受傷。
參考資料:
[1]研究顯示:運動並非越多越好,每天只要22分鐘·光明網.2022-04-10
[2]骨科專家:運動不等於健康!科學運動,請收好這份指南·家庭醫生雜誌.2019-02-02
[3]練到腸子掉出來……他們的「運動傷」,醫生也嚇到·長江日報.2021-03-16
[4]這種錯誤運動會加速衰老!第4條你一定想不到!現在知道還不晚·北青網.2021-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