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史問廉·道德之擇》觀後感
2023-07-25 06:30:03 3
20xx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成效明顯。我們黨從關係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深沉的使命憂患感、頑強的意志品質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嚴肅查處腐敗分子,著力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圍。
《鑑史問廉·道德之擇》觀後感
做官者為政以德,才能德行天下,讓社會變得安定和諧。為什麼這麼說呢?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禮,齊之以德,有恥且格。」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如果用各種法律條文來治理國家,用刑罰來約束老百姓,人民雖然會躲避這些規定約束而免於處罰,卻不知道什麼是廉恥;如果用禮法來治理國家,用道德來約束老百姓,人民就會知道廉恥,並主動改正錯誤,遵守禮法。所以,作為一名官吏,尤其是一名清正廉潔的官吏,唯有自己先遵循道德操守,才能感化老百姓,才能讓人民群眾自覺的去遵守道德和法律,改善社會的不良風氣。
東漢的楊震,在上任的途中,路過自己從前的學生王密所管轄的縣城,受到了王密的熱情招待。有一天,王密拜訪楊震,兩人聊得很開心,一直聊到了深夜。這時,王密從懷裡拿出幾根金條,說是要感謝楊震的教育之恩。楊震拒絕接受,王密便說深更半夜的,沒有人會知道的。楊震便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會沒人知道呢?!後來,王密為了自警,便在自己的縣衙蓋了一座內堂,這便是千古留名的「四知堂」!子曰:君子慎獨!楊震便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恪守自己的做人準則,嚴格按照遵循道德禮法,成為一代清官的典型。其實,清官就是如此,不僅在人前清正廉潔,無人之時更是潔身自好。在清官楊震的影響下,當時的東漢大治,社會風氣非常之好,真的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顯然天下太平。所以說,為政以德,方能使德行天下。
當今社會,之所以風氣欠佳,就是因為部分官員的道德缺位,正能量不足,沒有形成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行,以至於貪汙腐敗,鋪張浪費等現象時有發生。要想改變我們目前的社會風氣,讓所有人都有道德,講禮貌,是需要我們為政者來帶頭的。因為,所有的為政者都是百姓們的榜樣,都是風向標,他們往哪裡去,人民群眾就往哪裡去,他們怎麼對待自己的父母,人民群眾就會如何對待自己的父母。尤其中國有七千多萬的黨員,遍布於全國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個角落,更是要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將明德守法作為自己做人做事的首要準則,真誠的對待每個人民群眾,這樣才會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溫暖,去自覺的弘揚社會主義美德,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如今的中央提出了要以德治國,就是看到了道德禮法在治理國家中能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以德治國,既是對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發揚,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中央領導的帶領下,如果全國大大小小的官吏都能為政以德,那麼讓全國人民都變得有道德有素質,構建德行天下的美麗中國,將不再是一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