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紀錄片《正風肅紀》觀後感
2023-07-24 22:44:45 3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鐵腕反腐敗、認真落實八項規定、頒禁令,讓一大批的幹部落馬被查處,展現了中央正風肅紀的堅定決心和信心,黨風、政風及民風正親情回歸,讓群眾感受到了國家振興、民族振興的希望。
央視紀錄片《正風肅紀》觀後感
近日,央視熱播《正風肅紀》,片中再次曝光了原黑龍江省副省級幹部付曉光因私公款消費、大量喝酒致陪酒人員死亡的事件。
原東京城林業局黨委書記孟慶安陪酒死亡,是值得反思的。既有付曉光專橫跋扈的原因,也有孟慶安自身原因,是官場上下級酒文化的激烈碰撞與詮釋。孟選擇了屈服和隨波逐流,用自己的生命來保仕途、求平安,最終未得善果。部分官員太看重眼前的利益,無法對上級的勸酒拒絕。我們只有喝酒這一條路嗎?真的是「官大一級壓死人」嗎?我看不盡然,部分官員缺少一些大無畏的勇氣,或者沒有多種方式生存的能力,或者說他們已完全被「溫水煮青蛙」,他們只有被「牽著鼻子走」,哪怕是一條道走到黑!試想一下,今天不喝這頓酒是否今後就沒法開展工作了?不讓我幹,就不能回家「賣紅薯」嗎?我們的「官本位」主義實在太重!這也是我國現行公務員體制存在的問題之一。
每年招考公務員,人山人海,擠得頭破血流,大家都是真正奔著為人民服務去的嗎?我看不盡然!一些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清水衙門」中的崗位,報考人數極少或無人問津。這些癥結歸根結底到底在哪裡?現行的部分官場文化,潛移默化的是一個消極、負面的能量,是主要因素。公務員意味著什麼?在百姓的心裡,那就是鐵飯碗、高收入;高高在上、受人尊重;畢恭畢敬。公務員體系頂層設計應更多考慮「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公務員崗位應營造、體現一種為納稅人服務的特質。
「死有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先輩們為抗擊日本侵虐者及解放全中國,拋頭顱,灑熱血,那是何等的英雄氣概啊!他們的死,是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重於泰山的,而今天我們的某些官員們為應付上級的檢查,而不得不喝,輕者醉幾天,重者胃出血甚至死亡,這樣做,值嗎?縱觀歷史,總令吾輩傷心與難過。今天的官場文化還應多學學我們先輩們的革命文化!
付曉光被免去職務,由副省級降為正局級,留黨察看一年的處分是否過輕?試問:陪酒人員喝死了,主要責任人降降級就了事?你官大一些,別人替他喝都不行,領導的權威性真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啊!我認為,應在深挖一些,動作在大一些。關於酒文化,國家亟待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倡導不喝酒或者少喝酒的文化氛圍,對於勸酒者負相關民事或刑事責任,杜絕悲劇的重複上演。我們可以借鑑「酒駕」管理的成功經驗,出臺一些相關管理辦法。
我們常常提到「父母官」,其實走進了「官本位」的誤區。官是誰?官是誰養活的?納稅人養活了官員們,而納稅人就是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官員們真正的衣食父母是老百姓,官員們應從群眾中來,也應到群眾中去!官員們應該盡心竭力、無怨無悔,更多、更好的服務於百姓,這樣才能真正推動社會積極向上發展。付曉光事件,是當今官場存在的某些群體的典型事件,它極具代表性與針對性,充分反應了當前反「四風」工作的及時性、必要性、緊迫性、長期性與艱巨性。我們堅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反「四風」工作必將更上一個臺階!
更多相關文章請點擊: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紀錄片觀後感
央視紀錄片《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觀後感
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展觀後感【最新】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觀後感500字
黨員觀《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有感
《鑑史問廉之三·清濁之辯》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