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復興之路觀後感
2023-07-25 08:48:13 2
參觀復興之路觀後感-第1篇
下午,我們參觀了中國軍事博物館展出的「復興之路」大型愛國主義展覽。
這次展覽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文化部、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等八家單位聯合主辦,旨在介紹中華民族近百年來的所走過的艱辛道路,以及如何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實現偉大復興的光輝歷程。
當軍事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得知同學們來自中國政法大學黨校小組,非常熱心的委派一位女兵戰士作為我們的講解員,帶領同學們參觀了整個展覽並且認真地講解了每張歷史圖片、每件歷史見證物背後的故事。
整個展覽共分為五個部分,以時間順序向同學們展開一幅歷史的畫卷。第一部分主題為: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設,主要內容是介紹鴉片戰爭前的世界與中國、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以及近代民族意識在屈辱和抗爭中覺醒;第二部分的主題為:探求救亡圖存的道路,主要內容為對中國出路的早期探索、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及辛亥革命失敗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第三部分的主題為:中國共產黨肩負起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歷史重任,主要介紹了開天闢地的大事變、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全民族抗爭的中流砥柱以及為新中國而奮鬥;第四部分主題為: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主要內容為開國大典、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以及國際地位提高與國際環境改善;第五部分的主題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主要介紹了全國人民如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創社會主義建設新道路、開創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以及開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篇章。
同學們一面認真地聽著講解員那富有激情的介紹,一面還拿著自己事先準備好的筆記本記下歷史鏡頭背後的故事,情緒隨著展覽的進程而起伏著。看到前面部分所介紹的近代中國所遭受到的屈辱,同學們激憤難平,面色凝重,都為當時中國的貧苦悽涼而痛心。當看到展覽的後半部分,目睹我們偉大的祖國在黨的領導下,逐步實現了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同學們的臉上顯示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喜悅的表情。展覽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展出了我國載人飛船的返回艙和楊立偉穿過的航空服,這對同學們來說是新奇事物,同學們紛紛駐足觀看,互相討論著,也感嘆著中國航空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看到兩彈一星的記錄片時,特別是當蘑菇雲騰空的那一刻,人群中響起了一次又一次熱烈的掌聲,同學們難以抑制激動的心情,手掌都拍紅了,眼眶早已溼潤,分明看見晶瑩的淚花…….偉大的祖國啊,同學們為您而感到驕傲!
中華民族是勤勞勇敢智慧和愛好和平的偉大民族,中華文明對人類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民族興旺、國家強盛是一代代中華兒女的不懈追求。
《復興之路》大型主題展覽,通過回顧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各階層人民在屈辱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光輝歷程,充分說明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怎樣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向未來,任重道遠。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繼續努力奮鬥!
參觀復興之路觀後感-第2篇
xx月xx日,學校組織教職工代表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大型主題展覽。展覽共五大部分十七單元,通過大量歷史圖片資料,輔以影視資料播放,實物、模型展出等多種形式,生動形象、圖文並茂,系統全面地梳理了中國近現代史。回顧了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各階層人民在屈辱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非凡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光輝歷程。該展覽正是「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興之歷程。」
短短兩個小時的參觀,對中國民族的復興歷程而言似乎顯得有些短暫,但對炎黃子孫的心靈觸動,必將久久難以平靜。從1840年領土淪喪、百年屈辱的開始,到今天的獨立自主並完成香港和澳門的順利回歸;從千年局變(辛亥革命)、崢嶸歲月(革命失敗、探索新道路)到中國新生(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從閉關鎖國、落後挨打、民不聊生,到今天的改革開放、申奧成功、小康社會。百年的屈辱和半個世紀的發展繁榮既見證了「落後就要挨打」這樣的血的教訓,也印證了「民族精神與國家安全從來不是靜態恆定之物,從來是在動態中不斷變化演進的。」
從洪秀全到孫中山,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在百年沉淪、百年復興、跌宕起伏歷史進程中,多少仁人志士為了民族的夢想在水深火熱中探索;多少炎黃子孫為了國家復興的追求,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作為現代中國人,我們是驕傲的,因為我們的國家在富強;我們是自豪的,因為我們有如此多的精神領袖和如此偉大的民族。我們應該矢志不渝追尋他們的夢想,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以自己的努力為中華民族發展史續寫新的篇章。
誠然,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能只是一種口號。復興,靠強大的軍事高科技的國防,靠全中華兒女的聰明的凝聚力,靠真正的民族素養的說服力。我們既需要完善政治體制,建立強大的經濟體制亦要擁有不可磨滅的文化精神。
勿忘國恥,以史為鑑。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繼續努力奮鬥!
參觀復興之路觀後感-第3篇
最近,我校安排我們xx班到國家博物館參觀了《復興之路》大型主題展覽。
展覽共分五大部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探求救亡圖存的道路;中國共產黨肩負起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歷史重任;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展覽講述了從1840年鴉片爭開始到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來169年間中華大地的歷史沉浮與滄桑巨變。短短幾個小時的參觀,對中國民族的復興歷程而言似乎顯得有些短暫,但對炎黃子孫的心靈觸動,必將久久難以平靜。從1840年領土淪喪、百年屈辱的開始,到今天的獨立自主並完成香港和澳門的順利回歸;從千年局(辛亥革命)、崢嶸歲月(革命失敗、探索新道路)到中國新生(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從閉關鎖國、落後挨打、民不聊生,到今天的改革開放、北京奧運、小康社會。百年的屈辱和半個世紀的發展繁榮既見證了「落後就要挨打」這樣的血的教訓,也印證了「民族精神與國家安全從來不是靜態恆定之物,從來是在動態中不斷變化演進的。」
作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學生黨員,我們除了有與廣大參觀群眾同樣的自豪感外還多了幾分歷史責任感。國家的復興要靠科技、思想和體制上的復興。首先,國家的培養與自身的努力得以讓我們今天可以享有科學院良好的研究條件與環境,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時機努力從事科研工作,推動國家科技的進步,提升全民的科學素質。這樣國家的復興才有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其次,我們在從事科研工作時要注重思想的繼續解放與創新。我們站在高端,要有創新思想的勇氣與毅力,一個沒有創新思想的民族註定難以實現最終的復興與長久的繁榮。最後,我們作為研究生黨員,要積極擁護黨中央的英明決策,認真學習黨中央的最新文件精神,加強黨支部的體制建設。把這麼多優秀的黨員用良好的體制凝聚在一起,發揮更大的戰鬥力。只有體制的科學與完善才能從制度上保障黨的先進性,從而領導中國更快更好地走向復興。
這就是我們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黨員應有的歷史責任感,這份歷史責任感驅動我們更好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努力奉獻自己的價值,為早日實現國家和民族的復興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