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聞道夕死可矣的人生感悟(千古風流句朝聞道)
2023-07-25 09:38:19 1
「朝聞道,夕死可矣。」出自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的《論語·裡仁第四篇》。其意思是,如果早上通曉了這則道理,那麼,即使讓我晚上就死去,也是死得其所。
這句話聽起來有點悲壯,乍一聽像「書痴」說的瘋話,但是我卻有不一樣的理解。
說起來,這還要回到大四那年。我大學時的專業是俄語,英語輔修。也就是俄語屬於「一外」,英語屬於「二外」。記得入學之初,輔導員就向我們轉達了時任院長的寄語:「學好中英俄,精通文史哲。」那時的我,還不知道俄語這個專業能夠帶給我什麼,但是院長的這句話,卻讓我振聾發聵,時至今日仍歷歷於耳,如音在側。於是,我便開始關注哲學,甚至一度想要跨專業進修成為哲學專業的研究生。
跨校跨專業考研,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哲學這門,在很多人眼中屬於晦澀難懂的學科。誰知,為竟然越學越有興趣。每天捧著圖書館借來的書籍,看著看著,就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那時,有室友打趣:「你不會學著學著就成神了吧?」我笑答:「不會,成仙兒而已。」
雖然到現在,我都沒讓自己成為科班出身的哲學專業學生,但是那段經歷,卻讓我切身體會了學習的樂趣,獲得新知的喜悅——「朝聞道,夕死可矣!」(這樣說,似乎有點對不起其他老師了。)
我之所以對這句話有特別的體會,是因為在那之前,我們一直被教導要刻苦學習,因為「學海無涯苦作舟」啊!
相必很多人讀書時,或是教室裡,或是校園中,都會把「學海無涯苦作舟」作為醒世名言掛到牆上。「苦讀」,是每個學子必然要經歷的事情,否則,就不會有「苦盡甘來」的一天。
可是現在,我要說,在求知的路上,一旦找到那個興趣點,學習只會是一件愉快的事。有多麼愉快呢?「朝聞道,夕死可矣。」
那為什麼那麼多人卻仍然沉浸在「學海」中「苦做舟」呢?因為那個興趣點,每個人不同,找到的人,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而沒有找到的人,則只能在茫茫「苦海」之中繼續漂泊。就連原文中的「道」,也是有所指代,不是通常所說的廣義上的「道理」。
孔子說的道是什麼?「朝聞道,夕死可矣」出自《論語·裡仁第四篇》,裡仁篇共十五節,通篇都是記錄孔子跟曾子的一次對話。而到最後「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曾子門人不解,待孔子離開後,問「道」是什麼?曾子用倆個字概括:「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道」,就是忠恕二字而已。因此,「朝聞道夕死可矣」, 正確解釋應該是這樣;今天聽了這個道理,以往不符合這個忠恕之道的所思所想,就要當死去了一樣,不能再存在啦。
那麼,對於我們而言,這個「道」,可以是善良、忠誠、勤奮刻苦、兢兢業業……在後來的日子裡,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上,都本著「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態度去對待新知事物,努力發掘屬於自己的那個「興趣點」,每一次get新的技能,都能夠為之歡心,每一次掌握新的知識,都能夠發自內心的感到喜悅。
工作也可以如此。為什麼有的人每天上班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的人則似乎有不竭的動力,樂此不彼。朋友間曾有句戲稱:「有了工作就不想上班了。」究其原因,是沒有在工作中尋求到屬於自己的「道」。我認為,無論是從事何種工作,每天早上叫醒你的,不是大寫的「窮」,而是你認為那是可以為之奮鬥終生、至死不渝的目標,那麼你也就找到了屬於你自己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