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電視劇《羋月傳》觀後感精選

2023-08-04 16:41:14

  【篇一】

  看了羋月傳的點映。一個小時的片花播放完畢,與媒體一起看片的孫儷感性發言:「其實我比較自戀,我剛才被自己演的羋月感動哭了」,臺下粉絲則熱情高呼「太后太后太后」,孫儷欣喜道:「所以現在不叫娘娘改叫太后了嗎?」

  實際上,相同的導演、製片人、編劇和幕後製作團隊,相同的女主角,同樣是純弱少女成長為強勢太后的宮廷歷史劇,羋月傳早有甄嬛傳「姊妹篇」之名。孫儷想由「娘娘」進階為「太后」,而鄭曉龍導演則希望羋月傳成為屹立在甄嬛傳旁的另一座高峰,這都是自我超越的艱難實現,也都需要觀眾們到80集正片中去檢驗。而作為觀眾,小編不妨在一小時的片花中管窺一下這部受各方期待已久、註定成為「爆款」的大劇。

  如果說從甄嬛傳到羋月傳是一場穿越,那麼這次的贏家依然是曾經被寵冠六宮且得一真心人的嬛嬛。在羋月傳中,穿越而來的羋月出身於楚國王族獨享父王寵愛,美貌絕倫而又冰雪聰明,一生中有「帥氣正太」黃軒[微博]帶她坐旋轉木馬共譜初戀妙曲,有「魅力大叔」方中信[微博]與她互稱「老伯」「丫頭」滿足她的「羞恥公舉夢」,還有「套馬的漢子」高雲翔[微博]許她一世繁華。三個男子「一見月兒誤終生」,另有藍顏知己若干,和她的男(備)人(胎)們一步步助她走上權力巔峰,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后。

  雖然如嬛嬛一樣也有被迫出宮、受盡迫害的悲慘經歷,但羋月依舊是開掛的人生,依舊是「所有男人都愛我,但我只求真愛」,「月兒冰雪聰明,卻不肯害人」的高級瑪麗蘇做派,而那些曾經與嬛嬛在清宮中恩怨糾結的姐妹們,雖換了身份,卻再次緊緊團結在她的周圍。華妃娘娘不再恨她入骨,竟成了她的養母莒姬來疼愛寵溺她,那一生的孽緣終成膝下承歡。而曾經以命互託的瑾汐姑姑,轉身成了她的生母向氏繼續為她勞心勞力殫精竭慮。至於曾經同氣相連的好姐妹眉莊,雖然由敢愛敢恨變成忍辱負重的樊長使,但卻依然以她敵人的敵人的身份來助攻。

  好一場散盡恩怨的穿越,只不過,華妃、眉莊、瑾汐匆匆互敬一碗醬油後,便可讓位於新一代的「時代姐妹花」。

  【篇二】

  羋月,因鄭曉龍導演的古裝大劇《羋月傳》,日漸在公眾之間被熟悉和流傳,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后,飽經歲月滄桑,見證更迭朝堂,耗盡一生追求,終成一篇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毋庸置疑,羋月才是華夏的第一天後,也從此開啟了封建王朝時代中,女人對權力和愛情的追求與抗爭,所以稱《羋月傳》為「第一天後傳奇」,也並不為過。

  電視劇《羋月傳》的播出無疑會掀起一場古裝劇迷的狂歡。《羋月傳》是鄭曉龍團隊的心血之作,因為採用了4k高清拍攝,舞美道具盡善盡美,妝化服裝等細節呈現上,也是達到了電影拍攝的更嚴標準,努力做到盡善盡美,據導演介紹,後期每個特效都精細到鬍子和頭髮,讓人強烈感受到《羋月傳》在拍攝、製作上的用心。

  《羋月傳》陣容強大,孫儷、劉濤、黃軒、馬蘇、方中信、高雲翔等等大牌雲集,在臺前幕後上演一出出飆戲大戰,可算過癮,而孫儷飾演的楚國公主羋月,更是用盡一生經歷了群雄紛爭、大秦一統的歷史變遷,其中既有國破家亡、疆土爭奪,又有宮廷纏鬥、姐妹反目,所以說《羋月傳》是一部以女性的眼光,去看待曾經歷史天空的風起雲湧,視角新穎,故事精彩。

  《羋月傳》中,娘娘孫儷這一次進階為史上第一位太后——秦宣太后羋月,故事也不僅僅限於宮闈之中,而是縱橫戰國七雄,飽覽華夏河山,見證大秦興衰,嘗盡愛恨滋味,總是百轉千回的歷史篇章,偏又得以被呈現於螢屏之上,成為穿越古今漫漫長河的光輪,這或許也是古裝戲的魅力所在,憶古思今,借古喻今,古今之間,有劇中羋月一襲長袍指點萬裡江山,這是大格局之下的小人物「升職記」,以一名觀眾的身份成為歷史見證者,這種感覺很微妙而愉悅。

  印象最深的,是羋月在劇中的一段念白,更是能道盡這個風雲女人的一生感悟:「我雖出身王族,卻一直被踩在腳下,一無所有,我不墨守成規,也不懷挾偏見,我既能一擲決生死,又能一笑泯恩仇……」這不僅是出現在劇情中推動故事,更似羋月對自己這一生的總結與歸納,觀眾也容易就此解讀出她這一生,如何從一位楚楚動人的純真公主,逐漸蛻變為千古太后第一人「宣太后」的傳奇經歷,卻也是在槍林劍雨、爾虞我詐中的非人式成長。

  一直以來,古裝戲最青睞的朝代大多為唐宋明清,其他朝代涉獵甚少,關乎戰國時代,更是少之又少,或許是年代久遠,詮釋與還原起來,會更考驗編劇及導演的解讀及把控能力,因此鮮有闖關者,而鄭曉龍能就此題材製作出《羋月傳》這樣的鴻篇巨製,直令當年的戰國風雲又浮現眼前,也是令人欽佩之至,這是一次區別於既往《秦始皇》類熱血徵戰的狂徵暴斂劇,而是給歷史加諸了更多的人性解讀,使人物和事件更顯真實與豐滿。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