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把式訓練(老把式種出新花樣)
2023-08-04 13:47:23
老把式訓練?本報記者 吳莎莎澄城縣安裡鎮劉卓村七組農民翟書民沒有想到,自己種了16年的地,如今還種出了「新花樣」,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老把式訓練?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老把式訓練
本報記者 吳莎莎
澄城縣安裡鎮劉卓村七組農民翟書民沒有想到,自己種了16年的地,如今還種出了「新花樣」。
4月20日,在澄城縣翟書民家庭農場溫室大棚裡,整齊地栽植著一排排甜瓜苗。「這一茬甜瓜種植時間不長,大約20天以後就能掛果,端午節前後就能上市了。這個『清香翠玉』甜瓜,去年試種過,銷量不錯。」翟書民一邊給甜瓜吊蔓,一邊對記者說,「等過兩天甜瓜結果了,我準備給甜瓜噴灑『SOD 牛奶 蜂蜜』,口感一定更好。」
翟書民2005年開始種菜,在摸爬滾打中逐漸成長。剛開始,由於沒有技術、沒人指導,全憑自己摸索,他種出的菜品相不好,沒有銷路。「我記得那時別人的西紅柿一斤批發價四毛多錢,賣得很快,而我種的西紅柿,硬度不夠,沒人要。每天我就等那些蹬三輪的小販來,兩毛錢一斤硬塞給人家。」翟書民說,靜下心來一想,這不是辦法,為啥人家的菜價格高還賣得好,自己的便宜還沒人要。於是翟書民就多方討教,問種菜經驗豐富的人,種的啥品種,咋樣管護,碰到好心人,給他說一點,翟書民這才慢慢對種植技術有所了解。
從那以後,翟書民每年都去楊凌農高會取經,也經常參加縣上、村上組織的學習培訓。為了實現品種換代、技術革新,他每年都要花幾百塊錢,買回來不少書籍、影碟等資料。他還去外地參觀學習,不斷摸索總結,才算入了門。慢慢地,翟書民種的菜品相越來越好,質量有保證,價格高賣得快,銷路不愁了。2010年前後,翟書民從露地種植慢慢發展成拱棚種植。
翟書民告訴記者,這兩年,他種地又玩出了「新花樣」。他先是嘗試種植新品種,釜山88聖女果、草莓西紅柿、「清香翠玉」甜瓜、博洋9號甜瓜、「乾德777」強雌油亮黃瓜等,還栽植了7棚溫室櫻桃。新品種銷售火爆,他的大棚也陸續增加到13座。
翟書民積極採用新技術。「這兩年我採用了蔬菜行間谷糠覆蓋技術,在冬天能降低大棚裡的溼度,起到提地溫的作用,能解決許多病害問題,這一項技術為我生產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翟書民說,「去年我還給西紅柿噴了『SOD 牛奶 蜂蜜』。SOD是一種抗氧化酶,用蜂蜜把SOD激活以後,再加牛奶,以適當比例調配發酵後,噴到作物上,一年噴四五次,這樣種出的果子口感好,價也更高。今年我準備給甜瓜也用上。」此外,他還使用了科伯特熊蜂授粉技術、臭氧滅菌技術等許多新技術。
翟書民更新了銷售模式。「除了朋友圈直賣,我還跟縣上職業農民協會電商服務隊合作銷售,另外還和幾個代理商合作銷售農產品,這兩年網絡銷售量非常大。現在我賣的農產品註冊了商標,有的消費者買了以後覺得好吃,就通過包裝上的聯繫方式找到我,回頭客非常多。這兩年的銷售模式跟以前比有了很大變化。」翟書民說,馬德琳甜瓜的種植銷售採用訂單農業的方式,由客戶提供種子,按照保護價收購,農民只要種好甜瓜就行。
如今翟書民有了新身份,除了是澄城縣新農人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還是家庭農場主。此外,他還當上了縣上的農業科技特派員、澄城縣農技110服務隊專家、縣職業農民協會副會長,為當地及周邊大荔、蒲城、白水等地的許多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
翟書民的年收入從以前種糧食時的一兩萬元增加到現在的50萬元左右。他的合作社為40多位村民提供就業機會和穩定的收入來源。翟書民說:「今後我還要帶領更多的農民發展產業,帶著鄉親們一起致富。」
作者:吳莎莎
來源: 陝西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