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國家公祭日後給全校同學的一封信
2023-08-04 23:32:39 3
各位同學:
16年前,我曾親歷過這樣難忘的一課——
那是1998年的12月13日,當時我正參加江蘇教育學院的中文本科函授學習,上午10時,南京城內防空警報、火車、輪船汽笛同時響起。當我們這些從未經歷此情此境的「非南京人」訝異之際,正在講解唐代散文的年近七旬的豐家驊教授停止授課,神色凝重地對我們說:「聽見沒?這是當年南京大屠殺慘案中罹難的30萬亡靈的哀號!記住這陣陣汽笛聲!記住中華民族遭災受難的過去!記住你們所肩負的使命!」
16年過去了,每年12月13日,我總會想起那汽笛聲,記起豐先生那凝重的表情,憶起白髮蒼蒼的老教授哽咽的語調。
如今,每年的12月13日已成為法定的「國家公祭日」。在這一天,國家舉行公祭活動,悼念在南京大屠殺和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
20xx年12月13日,是第二個「國家公祭日」!
這一天,鐘山凝眉,揚子含淚。
這一天,華夏共祭,舉國同悲。
這一天,陣陣汽笛告誡全世界的中華兒女「昭昭前事,惕惕後人」。
屍橫遍野的屈辱和生靈塗炭的國殤,讓我們懂得一個道理:落後就要挨打。
然而,我們真正懂得這個道理了嗎?
九年前,我曾帶領一批學生去英國遊學。某日,在曼徹斯特某餐廳偶遇一批與我所帶學生同齡的日本學生,他們用餐時安安靜靜,用餐畢餐桌上乾乾淨淨;而我所帶的學生呢,用餐時旁若無人地吵嚷,用餐畢桌上狼籍一片。在曼徹斯特大教堂,那些日本學生無一不凝神屏氣地聽著導遊的講解,而我所帶的學生呢,雖然導遊一再提醒教堂裡不能高聲說話,但還不時地有他們的尖叫喧譁。有位隨隊老師嘆道:我們的學生哪是來遊學啊!簡直是玩遍英國,吃遍英國,吵遍英國!丟臉啊!
1994年10月2日,第12屆亞運會在日本廣島舉行,開幕式結束,六萬人退場,會場上竟沒有一張紙片。當時,美國報紙驚呼:「可怕的日本人!」20年後的今天,即使是在最講文明講清淨的中國中小學校園,花叢樹間,甚至大道球場,紙片不是依舊屢屢可見?
作為中國的教師,我絕無故意貶低中國學生之意,但是在許多的事實面前,我又不能不愧赧於中國學生的某些表現。我常常想,懂得某個道理,不是用嘴說說,而是要真真切切地付諸行動的。
幾年前,曾讀到的一篇文章說,美國中央情報局有《搞垮中國的十戒》,其中第三條這樣說:「一定要把他們青年的注意力從以政府為中心的傳統引開來。讓他們的頭腦集中於體育表演、色情書籍、享樂、遊戲、犯罪性的電影,以及宗教迷信(包括現代品牌迷信)。」如果這材料是真的,那麼,我們中少數人衷情於玄幻而不能自拔,沉迷於遊樂而甘願墮落,又是怎樣的行為呢?
雖知「落後就要挨打」之理,而無不甘落後而奮發有為之行。個人也好,集體也罷,你只有挨打的命!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親愛的同學,今天的你們或許還真只能算是「匹夫」,但即便如此,你們也肩負著「天下興亡」之責。是的,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你們,完全有理由哼著《小蘋果》,唱著《我也呸》,但請你們別忘記那首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畢業歌》,她是這樣唱的——
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聽吧,滿耳是大眾的嗟傷!看吧,一年年國土的淪喪!我們是要選擇「戰」還是「降」?我們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場,我們不願做奴隸而青雲直上!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會的棟梁;我們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巨浪,巨浪,不斷地增漲!同學們!同學們!快拿出力量,擔負起天下的興亡!
「昭昭前事,惕惕後人」!讓我們牢記中華民族曾經受過的屈辱,牢記12月13日這一天響徹金陵城的陣陣汽笛。
祝
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