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不買書自己下可以嗎(買kindle不用買書不讀)
2023-08-09 20:54:37 1
最近看到一組數據
每2部Kindle,就有1部是在閒魚上出售的
作為亞馬遜的東方遺產,自進入中國銷量一直不錯
即使是一半kindles用來蓋泡麵/吃灰,一半放閒魚
關於kindle討論不絕於耳
kindle官方甚至親自下場自嘲,製作「蓋kindle,面更香」的廣告詞
不禁聯想到底是kindle好用,還是書更好看?
數字網絡環境,讀書可以透過音頻、視頻、電子書和紙質書形式閱讀
而一本書的電子版和紙質版的價格差別非常之大
我想大部分朋友購買kindle或電子書一方面是節約成本
另一方面是滿足隨時翻閱和記錄的需求
一種閱讀介質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便利
自然就有更多的人選擇
但如果買來的kindle除了蓋泡麵,最多的是放著落灰
那就違背初衷
買kindle不用=買書不讀=買到就是學到的幻覺
一本書就像一頓正餐,你必須願意花時間精心準備、細嚼慢咽
確實,不論讀一本紙書還是電子書,都是一件耗時的事
無論書的形式如何變幻
時間和精力投入都必不可少
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關鍵
第一類 漫畫繪本類/插圖類/畫集
個人是比較愛看幾米畫作
繪本紙質書插圖非常精美
視覺上的色彩非常豐富
細節上可以帶來更好的體驗感
第二類 經典/古典文學
以色列心理學家Rakefet Ackerman對大學生做過一個主動學習測試
她選了五篇較難讀的文章,分成電子文本和紙質文本兩組
在規定閱讀時間的前提下
紙質書讀者的誤差在4%,電子書讀者為10%
這個實驗證明,人們對電子書理解的準確度不如紙質書
同樣
我做不到看電子版的《百年孤獨》
至少第一遍我是沒辦法堅持的
因為我打開紙質版《百年孤獨》前幾章都讀不懂
至少第一遍是讀不懂的
還比如《生命不能承受之痛》《殺死一隻知更鳥》
我想我的閱讀經歷你可能也經歷過
我稱之為「隱秘的優越感」
大學假期 讀過茅盾文學獎作品《穆斯林的葬禮》
開學後就不停地跟室友安利
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這本書拋開了宗教因素,並沒有花很多篇幅寫穆斯林」
我室友就問我「這本書講的是什麼」
我張了張口,試圖回憶情節,組織語言,卻啞口無言。
這種隱秘的優越感,碎了一地
本自以為看了書,就沾沾自喜
然而 讀到了什麼呢?
沒錯,閱讀一本書也是需要技巧的
推薦書籍《如何閱讀一本書》
如果你已經有一套自己的閱讀和輸出思路,這本書就是錦上添花
如果還停留在無效/低效率閱讀的階段
書中也介紹了閱讀不同的層次、不同讀物的方法以及如何公正地評斷一本書
可以幫你先建立起閱讀的框架、然後進階
一定要有思考的投入!
"好的閱讀,也就是主動地閱讀,不只是對閱讀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對我們的工作或事業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
所以 閱讀介質本身不是問題,能夠給你帶來更多思考、更寬視野和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歡迎評論、點讚、轉發、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