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金意義的漢字(有趣的漢字之金)
2023-08-07 04:30:34 2
有趣的漢字之「金」96(上)|別光想著「黃金」了
「金」到底字源為何,學者說法不一,我介紹兩種思路供大家參考,但首先確定的是,「金」最初指的是銅。
「金」字未找到其甲骨文,有一份資料中提到,較早的金文為「兩塊金屬錠」,但其他資料未有提及,所以是否為其金文,我也不敢確認,不過說「金」,就必須要先把這兩點解釋清楚。
金——金文(1)
學者關於這兩點表示兩個「金屬錠」是沒有疑問的,但有學者更進一步指出這兩塊金屬錠是不一樣的,一塊為銅,一塊為錫,因為「青銅」是銅錫合金。
青銅以銅(紫銅)為主,錫為輔,有時還要加入鉛。銅和錫的比例不同,硬度和韌性不同,造出的器物自然也不相同。
我國的青銅文明極其輝煌,形成於新石器時期的龍山時代,從夏商周直至戰國早期為鼎盛期,在這一時期,青銅器主要為禮器、兵器和雜器,其中禮器數量最多,器型非常精美。故商周時代「金」的意為銅,漢代以後才專指黃金。我們常說的「金文」,就是指鑄造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最後進入轉變期,即戰國末期到秦漢時期,隨著社會的發展,鐵器逐步普及,青銅器走下神壇。
商四羊青銅方尊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
此外,學者還有一個一致的觀點。五行雖然為「土生金」,但是「金」絕不從土,那它的其他部件是什麼呢?這裡就產生了分歧。
一種觀點認為,銅和錫要製成青銅合金造器,另外一個工具不可或缺,即熔爐。所以後來的金文在表示金屬錠的「兩點」旁邊,加了熔爐,表示煉製青銅。
金——金文(2)
後來逐步演變:
金——金文(3)
於是出現了第二種觀點。即右半部分實為兩個字,這也是目前較為主流的說法:
第一,今。
這一觀點認為,「今」在甲骨文中,字形類似於「三角形」,底下有兩橫,但是也有一橫的寫法,這樣就和「金」的上部是一致的。
今——甲骨文
此外,「今」字在小篆中的寫法和「金」字的上半部分相同,並且二字同音,所以「今」為其聲旁。
今——小篆
第二,王。
前文我們講過「王」字,其字形是一把大斧子,本意為「統治者」,而「金」字中右下半部分與「王」基本相同,尤其是最下面的斧刃處。所以意思為,青銅是非常貴重的東西,只有王才能使用,或者是權力的象徵。
王——甲骨文(左)和金文(右)
關於這一觀點,我個人有如下疑問:
第一,青銅的貴重毋庸置疑,老百姓自然是用不起的,但是除了「王」以外,其他諸侯和貴族可以使用嗎?答案是肯定的,並且在西周還有嚴格的列鼎制度,簡單而言就是天子、諸侯、大夫、士(分高級和低級)要按級別使用青銅器,比如鼎和簋,所以並不是只有「王」才能使用。
第二,前文已經對何人能夠稱「王」做了解釋,儘管後面禮崩樂壞,但在最初,只有周天子才能夠稱「王」,諸侯只能按爵位稱呼,也就是說,「王」是有嚴格定義的,能夠使用青銅器並不是「王」的排他特徵,是否可以用來造字?
第三,下半部分為「王」字主要源於第2款和第3款的寫法,和斧刃相似,但若真是按「今」、「王」造字,那麼顯然上半部分也該是「今」字,即便第3款和「今」字的甲骨文相似,但在第2款中,上半部分為填實的「三角形」,而「今」字是沒有這個字形的,所以在第2款中上半部分無法解釋,除非是原來為一種字形,後來在演變過程中訛變為「今」字。
總之,「金」的字源較為複雜,字形也比較多,其最初的兩點逐步融於「熔爐」之中,數量和位置都有不同。
金-——金文
參考:
1.王:有趣的漢字之「王」94|字源、王及王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