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專題教育片《周恩來的家風家規》觀後感

2023-08-07 19:26:55

  導語:該片通過一個個飽含深情的回憶、一段段珍貴的歷史片段和細節,再現了周恩來同志講嚴求實、嚴實相濟的優良作風和高尚情懷。下面是yjbys作文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周恩來的家風家規觀後感_第1篇:

  「總理是國家的,不是我們家的。」新中國開國總理周恩來侄女周秉宜4日作客南開大學「公能講壇」,回憶周總理的生活點滴,講述「西花廳的家風與家規」。「伯父和伯母不僅嚴於律己,對親屬們也嚴格要求,這使周家樹立起了良好的家風。」

  周秉宜是周恩來胞弟周恩壽的三女兒,1949到1968年期間,在中南海與周恩來、鄧穎超一起生活,從小受到他們的言傳身教。一直從事周恩來思想研究工作,有著較高的學術造詣。現為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研究會常務理事、南開大學周恩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伯父不讓我父親擔任什麼官職。所以,父親一直就是內務部的一名普通幹部。」周秉宜說,北京解放以後,周恩來就把三弟一家接到北京,原因有二:其一,周恩來的母親臨終前囑咐他一定盡長兄職責,照顧好兩個弟弟;其二,擔心弟弟在天津受到特殊照顧,破壞黨的紀律。「一些領導有意提拔我父親,也都被伯父拒絕了。」

  在周秉宜的記憶裡,周恩來工作起來一直沒日沒夜,晚上經常工作到凌晨五、六點,每天只睡不到6個小時。「一到晚上工作,伯母就特別不放心,就怕他坐進辦公室裡好幾個小時不出來。」周秉宜說,周恩來工作起來是不允許打擾的,別人勸他休息,他總是「拖延」。

  後來,鄧穎超想了個辦法,她有意讓小孩子進去把周總理拉出來,「強迫」他休息。「如果是兒童,他是不太拒絕的。因此,我那時候比較多的任務是拉他出來去散步。」周秉宜說。

  西花廳是總理辦公的場所,孩子們在西花廳生活也有「三大紀律」:保持絕對安靜;周恩來和秘書們的辦公室不能進,不能享有領導幹部子女特殊待遇;不該看的不看,不該問的不問,不該說的不說。

  作為總理的侄女,周秉宜從來就享受不到所謂的領導幹部子女「特殊待遇」。她回憶,某年夏天,總理在西花廳接待蘇聯外賓。國務院招待科的工作人員就準備了一桶冰淇淋,用以招待外賓。工作人員看見兩個小孩兒在,就給周秉宜他們一人盛了一小碗。「很快我伯母就知道了,她把那位工作人員嚴厲地批評了一通。以後就再也沒有發生過這種事,我們再也沒吃過那麼好吃的冰淇淋了。」周秉宜說。

  周恩來總理還規定,家裡的小孩子上了小學就不能再在西花廳吃飯了,必須去吃大食堂。周秉宜記得,上小學的那年九月,總理的衛士長發給她一個搪瓷缸、一把勺子,給了她兩毛錢,讓她和哥哥一起到國務院第三大食堂打飯吃。從那以後,除了老家來了親戚外,無論颳風下雨都是如此。

  雖然是周總理家的孩子,周秉宜卻不被允許隨便到其他領導家串門、玩耍,就連西花廳的工作人員家也不行。「伯母不允許我們去打擾別人,給人家帶來麻煩。」周秉宜說,小學畢業那年,鄧小平的女兒鄧楠熱情邀請周秉宜去家裡玩。在「請示」了伯母后,按照伯母要求,到中南海大門外,通過警衛通報,請鄧楠出門接到家裡。

  「其實,是可以從裡面穿過去的,而且警衛都認識我們這些孩子。可是伯母就是不允許搞特殊,嚴格按照出入規定來辦。」周秉宜談及往事一件件,處處透出「家風正」、「家規嚴」。

  周秉宜還一直記得總理曾在一次家庭會議上的表態:「你們不是我的子女。如果是,我會要求得更嚴格。」

  「伯父伯母為什麼那麼嚴格地要求我們?他們就是想讓我們明白,總理是國家的總理,不是周家的總理,是為大家服務的。」周秉宜表示,因為總理的言傳身教,自己無論什麼時候都提醒自己是個普通人,不能搞特殊。

  周恩來的家風家規觀後感_第2篇:

  1968年,周恩來的一個侄女赴內蒙古插隊,由於表現好,經當地群眾推薦,應徵參軍。周恩來得知後說:「你參軍雖然符合手續,但內蒙古那麼多人,專挑上了你,還不是看在我們的面子上?我們不能搞特殊化,一點也不能搞。」周恩來還專門給相關同志提出:「你們再不把孩子退回去,我就下命令了。」這個侄女最終脫下軍裝,返回內蒙古草原插隊勞動。臨行時,周恩來說,我自己沒有孩子,但要教育侄子侄女走自己這一條路。

  事實上,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因不少故鄉親友要謀求一官半職,周恩來曾專門召集家庭會議,定下「十條家規」:一、晚輩不準丟下工作專程來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順路時去看看;二、來者一律住國務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隊買飯菜,有工作的自己買飯菜票,沒工作的由總理代付夥食費;四、看戲以家屬身份買票入場,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許請客送禮;六、不許動用公家的汽車;七、凡個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別人代辦;八、生活要艱苦樸素;九、在任何場合都不要說出與總理的關係,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

  周恩來是國家總理,管理著一個「大家」,他始終把自己當作人民的勤務員,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從自己家裡做起,決不讓親屬之事影響「大家」。周恩來的十條家規,不僅是對親屬的嚴格要求,更是培養幹部家風的極好教材。它像一面鏡子,告誡我們如何掌好權、用好權,如何過好權力關、親情關。

更多熱門文章分享閱讀: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